韩晓平:大庆之熵

        5月11日,专为大庆原油运输配套的秦皇岛第一港务公司的101、102泊位被拆除,它标致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当年,周恩来总理提出“把秦皇岛建设成为北油南运的基地”,在这里建设了国内第一座管道输油码头。但近年来,秦皇岛管道输油码头日益不景气,101、102泊位在1985年时大庆原油的运输量达到最高达1300万吨。到了2004年,能够下海的石油锐减到40万吨,仅仅是保证这两个泊位的输油管线不至凝固。

        1850年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总结并表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他认为:热可以自发地从高温传向低温,而低温不会自发的转变为高温。简单的说,一杯热水可以自己变冷,确不会自动变热,除非借助外部更多的能量。能量虽然守恒,但质量却发生了变化,一桶温水可能比一小锅开水所含的热量要多,但它永远煮不熟一个鸡蛋。熵会自发的越来越增加,而不会自动减少。热向何处去了?向更低的温度散去,直到绝对温度-273℃,一旦散去将难以重新聚积,一旦能量散尽,温差将消失,宇宙将热寂,能量实际上是从有序向无序发展。世界上,有效的能量将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

        大庆油田自1960年投入以来,一直是中国奔腾的主动脉,从1976年至2002年,连续27年生产原油超过5000万吨。 1996年产量达到5600.86万吨,接近全国同期石油产量的50%。但从此以后,产能开始逐渐下降。特别是进入21世纪,每年都以百万吨级的速率下滑:2000年生产原油5300万吨;2001年5150万吨;2002年5013万吨,从此结束了27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辉煌;2003年减产173万吨,原油产量为4840万吨;2004年再减176万吨,降到4664万吨。尽管大庆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企业发展目标希望将5000万吨以上稳产延续到2010年,但是他们难以摆脱“熵定律”的制约。自然,作为大庆配套工程的秦皇岛输油码头也无法改变这一残酷的规律。

        大庆,曾经使我们深信不疑,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实现最宏伟的目标。而秦皇岛输油码头的故事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资源,我们的环境能够使我们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那一刻辉煌时刻能够维持多久。

        尽管中国正在融入世界,作为WTO成员可以根据国际公认的交易原则去获取资源。但是,世界也在我们“疯狂需求”的面前战栗。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272万吨,比2003年增长34.8%;进口成品油3,788万吨,增长34.1%。《200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回顾与2005年展望》报告指出,2004年,我国生产原油1.75亿吨,也继续保持稳定小幅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2004年《中国市场形势动态分析》报告中提供的数据:1~11月全国表观消费原油26,562.11万吨,比2003年同期增加15.67%,全年消耗原油估计近3亿吨。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熵定律”在大庆油田适用,在世界其他油田也将适用。也许有一天,黄岛、北伦油港也会重蹈秦皇岛油港的旧辙,所不同的是,不是无油可出,而是无油可入。我们不能企盼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但是也许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一天来得更晚。

        熵定律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它为人类规范了一道行为界线,我们无法逆转熵的方向,就像无法逆转时间一样,但是可以减缓熵增加的速度和过程,通过我们对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调整与约束,通过科学技术和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来减缓有效资源和有效能量的耗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