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跌将如何影响2015年世界政经格局

2014年影响全球经济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国际油价的暴跌,这场价格之战将如何影响2015年国际政治经济,成为迎接新年时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油价将跌至何方

 预测油价走势对于研究能源的业内人士是一大忌,因为影响油价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背后隐藏的力量太大。一位中国能源业内非常资深的老领导2014年11月14日曾对媒体分析认为,国际油价“可能会在70美元/桶,或者说70美元/桶是最坏的打算了”。他从成本判断油价高不过90美元,低不过70美元,最大的概率是在75美元到85美元之间。但11月28日纽约油价出乎预料突破70美元,收于每桶66.15美元;12月18日油价进一步跌至54.11美元。从成本判断油价,他的看法得到大多数业内专家支持,但油价往往会突破成本。一些产油国和石油公司为了不丢掉市场,达到某种战略目的,即便赔本也会维持生产。

油价虽难预测,但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969年尼克松就任第37任美国总统,越南战争已把美国拖得精疲力尽债台高筑。美国黄金储备再也无力支撑日益泛滥的美元,尼克松政府1971年8月被迫放弃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将黄金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国际油价也脱离维持长达10年的1.8元/桶,开始进入上升通道。此后,1973年10月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从3.29美元直线飙升到11.58美元,最终被油价重创的欧洲石油消费国和中东石油生产国都不得不接受美元作为全世界唯一石油交易结算货币。但是,油价上涨并没有就此停滞,到1980年竟然升至36.83美元,相当2013年币值价格104.12美元/桶。

高油价促发了能源革命。天然气热电联产替代石油发电方兴未艾,独立发电商在北美和欧洲四处兴建高效节能的分布式热电装置。特别是欧洲,天然气消费量从1970年2901亿立方米上涨到1980年的6363亿立方米。此外,汽车节能技术被推广,百公里油耗迅速下降。美国石油消费量从1973年9.405亿吨下降到1981年的8.735亿吨。高油价还促进了石油勘探开发投入和技术进步,全球石油产量从1970年的23.58亿吨快速上升到1979年的32.37亿吨。

革命的结果就是油价的暴跌。此后油价就开始逐年下跌,虽然没有今天这样波澜壮阔,但也难以阻挡。起初沙特曾经以自己减产试图阻止油价下跌,1980年沙特的石油产量是5.1亿吨,1985年沙特主导减产到1.72亿吨,但根本无济于事。1986年国际平均油价降至14.43美元/桶,相当于今天的30.67美元,低于许多国家和油田的成本价。低油价一直维持到1999年,其中仅有1990年一年升至23.73美元/桶,其余年代都在20美元以下,最低达到12.8美元,形成了一段长时间的国际利益关系的平衡态。低油价最终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导致其解体,结束了冷战,彻底消除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战略隐忧,也长时间地维持了国际利益格局的平衡。

这一次油价下跌与当年同出一辙,2008年国际油价攀升到147美元,尽管美国次债危机将油价打到32美元,但是中国4万亿又将油价挽回到100美元以上。高油价再次导致能源技术革命和节能产品普及,页岩气革命不仅增加了天然气供应,也意外增加了页岩油产量。美国2013年因为页岩气革命使石油产量比2006年增加了1.42亿吨,而天然气的替代是石油消费减少了1亿吨,这些边际供需关系的变化,直接对全球石油供需关系产生革命性影响。当然,今天规模巨大的投机资本,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革命已在颠覆世界,历史的规律能够否重演?依然是个有待观察的谜团。

 危机将如何演化

 经济学家常常将1929年大萧条与2008年的经济危机进行类比,那么大萧条之后世界发生的变化似乎也是借鉴的经验。今天石油价格下跌是能源技术革命、结构转型、供需矛盾和大国战略博弈的衍生物,与二十世纪初以石油、内燃机为动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着类似情景。2008年危机与1929年大萧条最相似的一点是美国在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发现了此后50年都是美国最大的油田。2006年美国在得克萨斯州开发页岩气似乎又是一次旧梦重温。

1930年10月面积达到560平方公里的东得克萨斯油田被发现后,短短4个月中,在大石油公司还未来得及行动,就被几千家小企业抢购了大批土地。到1931年7月他们靠风险投资就完成了1300口生产井,日产油18万多吨,当年共打井3612口。在整个油田所在区域,钻井机架林立,形成了一片长69公里,宽5至20公里的“密林”。原油产量激增,油价一度跌至每桶13美分。1931年国际油价0.65美元/桶,仅相当2013年价格的9.94美元/桶,此后几年油价都在1美元以下。低油价推动了全球能源结构从煤炭向石油的结构转型,不仅重创煤炭工业,传统石油工业也面临崩溃的边缘。

能源结构转型带来全球社会冲突加剧和地缘政治矛盾激化。贫富差别在金融危机和结构转型后急剧恶化,罢工和革命的浪潮在各国不断爆发,苏联、德国、日本等管制经济卓有成效的崛起,对深陷危机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和既得利益构成极大威胁。今天失控的颜色革命和占领运动,在中东北非的地区冲出,以及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似乎也看到1929年危机之后的影子。

今天,美国和西方国家用制裁,打压油价和卢布逼俄罗斯就范。但是,俄罗斯似乎退无可退。如果俄罗斯退还克里米亚,普京必将下台无疑,俄罗斯再次解体将不可避免。当年,苏联解体使老百姓蒙受了极大的苦难,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到2000年的十年间,俄罗斯工业生产下降64.5%,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2%。卢布贬值6000多倍,近千万人失业。整个90年代,俄平均每年减少80万人口,全国平均预期寿命从70岁降到64岁,其中男性下降到了54岁。“解体”给俄罗斯人民的血泪记忆刻骨铭心。俄罗斯握有数以万计的核武器,一旦解体将成为全世界的噩梦。

欧洲国家对于制裁俄罗斯已经含糊了。法国总统奥朗德12月19日在欧盟冬季峰会后表示,欧盟可有条件减轻制裁俄罗斯。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当天也认为,欧盟如果不放松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会导致俄罗斯不稳定。卢布对美元汇率下跌及能源价格大跌使俄罗斯陷入经济和财政危机,“如果危机完全失控,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这与美国不断加码的制裁形成明显差异。他们的态度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将俄罗斯这只大熊桶急了,谁来面对它?美国隔着大西洋,而欧洲近在咫尺。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表示,如果俄罗斯需要,中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来提供必要协助俄克服经济困难。显而易见,在俄罗斯周边的国家没有一个希望俄陷入群龙无首。更担心普京为摆脱困局在一个未确定的地方制造一个未确定的事端,诱发新的变局。

1929年的危机因为能源结构的持续转型,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难以自拔。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国联无可奈何。1937年日寇再度进攻华北和华南,英美束手无策。直到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战争成为解决政治经济问题的手段。

也许是历史宿命,近代以来,美国历任总统都要打一场战争,特别是民主党的总统,这是美国军队的需要,也是美国军工集团的需要,更是美国文化历史的需要。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带领美国参加了一战;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打了二战;民主党总统哈里·杜鲁门打了朝鲜战争;民主党总统林登·约翰逊打了越南战争;民主党总统吉米·卡特没打仗,结果被认为是政绩最差的美国总统之一;共和党总统罗纳德·里根杀鸡用牛刀打了格林纳达;共和党总统老布什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未经联合国授权带领北约打击南斯拉夫;共和党总统小布什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奥巴马上任之初,欧洲人就用诺贝尔和平奖捆住了他的手脚,这使他不得不在“和平奖”和“政绩最差美国总统”之间做出选择。如果持续下跌的油价将再次捅破美国页岩气革命的金融泡沫,谁会相信奥巴马不会用战争解决政治经济问题?

欧佩克部长级会议11月27日在维也纳会议上决定不减产。沙特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2014年12月下旬再次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佩克的市场份额。他说:“无论价格是多少,减产都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不管油价降到20美元、40美元、50美元还是60美元,都无关紧要。”因为欧佩克退无可退,退就丢到市场,退就会造成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彻底替代石油,只能坚持到底。

美国页岩油气企业也不肯退缩,在创业和风险基金支持下也是退无可退。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于银行不同,是不需要还本付息的,他们回收投资要靠企业上市。如果现在因低油价停产就意味着前面所有投资将血本无归,美国金融机构为页岩油气发行了几千亿美元的次级债,一旦退缩将灰飞烟灭,只能一往无前。

俄罗斯更是退无可退,减产不仅丢掉市场,经济也将彻底破产,只有增产对冲一条路,这将进一步造成全球石油的产能过剩。俄罗斯是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逸的民族,普京希望唤醒这只冬眠中的熊。俄罗斯1929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41年6月德国入侵,仅仅两个半五年计划,俄罗斯就从一个农奴制国家完成现代化,几乎靠其一己之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今天,俄罗斯人举着红旗纪念斯大林诞辰135周年,反应了他们的某种期望。

在能源结构大转型期,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地缘政治都会出现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剧烈变迁。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印度沦为其殖民地,中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陷入百年衰败;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两次最血腥的世界大战,直到今天为争夺石油利益的杀戮仍未停歇;今天以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将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将如何影响世界,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