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石油还是光伏、风电?关于中国能源发展路径争议一直不断。

最近在苏州举行的“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以下简称“苏州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明确表示,国家正在全面支持可再生能源挑战火力发电。

记者据多个信源证实,该次大会获得了国务院特批,其主旨在于为2016年杭州G20峰会做出有效铺垫,吹风中国削减碳排放的决心和信心。

论坛期间,国务委员王勇亲自到会讲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发表多场讲话,联合国副秘书长ShamshadAkhtar、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及德国、丹麦、美国等能源主管悉数与会。各类论调背后,中国“去煤化”进程加速跃然纸上。

被“嫌弃”的煤

这次在苏州,张玉卓感觉很孤单。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另一个更为人所熟悉的身份是神华集团董事长。在三天的会议期间,仅他登台发表演讲:“煤炭清洁利用及其路径”,其他到会的五大发电及煤炭企业均无一有机会登台。

“我们也想说说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完全可以媲美天然气发电,但大会根本就没有给火电企业这个机会。”某位五大发电企业与会者认为这一会议安排不合理,也不公平。

但这样的安排似乎已经表明了一个态度:煤,不再那么受欢迎。

过去一年间,接踵出台的一系列节能减排目标是煤炭失宠的重要背景:2014年11月,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的行动目标。美方承诺到2025年努力减排28%。中方承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本次苏州论坛期间,努尔·白克力指出,中国确立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力争尽早达到峰值。

而眼下,中国66%以上的一次能源消费依赖于煤炭,70%发电来自火电。换言之,无论2002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还是2030年达成20%,都意味以煤炭为“口粮”的火电即将全线沦陷。

“现在一味强调低碳、清洁,问题是我们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也可以把煤炭的燃烧利用过程变得很清洁很低碳,但人家根本不听你讲。”上述发电企业与会者颇为忿然。

张玉卓发言中称,由于煤炭是中国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96%),煤炭长期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据此他的判断是煤炭在中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相当长时间难以改变。他预计最终到203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仍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5%左右。

除了强调中国煤炭资源禀赋独特,他还力图为煤炭被视为雾霾的罪魁祸首申辩。“根据神华的研究,北京雾霾的构成中,仅有25%来自于燃煤污染——显然,燃煤并不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因素。”

在这基础上,他重点并从清洁、高效、低碳的角度,提出煤炭清洁发展要实现四大转变,让煤炭不仅是燃料,还要变成原料。

现实中,张玉卓执掌的神华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其旗下的电力装机规模也超过了中电投,是国内火力发电领域的几大寡头之一。

然而,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张玉卓登台发表与煤炭有关的观点时,多位与会者特别是外籍人士接踵离席。

然而,有意思的是,同为化石能源的石油及天然气在苏州论坛并没有遭受过多的攻击。努尔·白克力直接称,未来要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事实上,煤气化已经成为中国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主要标志。“倘若从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的角度看,煤制气未来又将成为新的热点。”中国煤气化技术主要供应商上海泽玛克公司总经理傅敏燕认为煤化工虽然不能快速实现低碳,但绝对是清洁和高效的,而且污水排放等污染问题都完全可以得到解决。

或许是针对这样的前景,张玉卓认为他所诠释的煤炭清洁发展路径最终可以让煤炭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等同甚至优于天然气发电,而且从经济角度看,也远远优于天然气发电。

但私底下,很多与记者交流的专家仍然认为煤炭被抛弃会是大势所趋。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会后告诉记者,“我们认为煤炭的确大势已去,张玉卓说的那些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技术根本不可能大范围得到普及和推广。”王仲颖称,火电体量过大,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是必须的,这是国家意志,也是发展需要。

新能源也难“受宠”

既然煤被“嫌弃”,那么清洁能源是否就能顺利上位呢?现实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发电量中,火电的发电量占到了75.2%,包括水、风、核、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则达到24.8%左右;2014年全国发电量为54320亿千瓦时,同比上升5.09%,其中火力发电41851亿千瓦时,同比微涨0.17%,其余增量几乎全部来自于水电,同比增长24.61%。

这意味着,被寄予厚望的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在发电总量中占比几乎原地踏步。

“中国弃掉的电量相当于比较小的中等发展中国家一年的用电量。”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曾在“JIC投资沙龙:绿色信托从0到1”活动期间直言,2014年风电、水电等领域都在大量弃电。

造成新能源发电难以并网造成能源结构“体制化”弊端在于电价。过去十多年来,伴随油改、气改、煤改进程不断加速,成品油、天然气、煤炭三大主要能源资源大宗产品的价格已经趋于市场化,甚至在煤炭领域早已出现白热化竞争。但中国能源领域最核心的另一个板块——电力的价格迄今处于管制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国出台了种类繁多的电力价格及补贴体系。

“这就是中国能源改革的现状,电价仍然高度管制,而用来发电的煤炭、天然气、燃料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接近完全放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高世宪明确表示,国家正在全面支持可再生能源向以煤炭为主导的火力发电形式发起全面挑战。

此次苏州会议期间发布了“8点共识和6点倡议”组成的“苏州宣言”。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表示,能源转型需要大力控制并削减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他还指出,放眼全球,电力系统转型是能源转型的重要领域,中国应积极推进以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化石能源发电、以电力消费替代终端化石能源消费,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加快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毫无疑问,这一共识能够在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等部委大员见证下得以发布,也说明中国于2015年全面开启的电改进程正在全面提速。”与会的多位新能源类企业家会后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电改”)自今年3月下发后,就意味中国最后一个能源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管制的坚冰即将消融。

“新电改首先要改的就是供给侧无法上网的问题,很多风电、光电等低碳绿色资源无法及时消纳,而这些新能源又高度依赖政府补贴,上不来网,就会严重打击新能源的发展热情和速度。”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主持“可再生能源与电力转型”分论坛时发表的这一观点,很快得到了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的高度认同。

据悉,新电改方案主要的重点和路径是“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继续深化对区域电网建设和适合我国国情的输配体制研究;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进一步强化电力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

“新电改意味中国正在从供给侧打破电力垄断,现实中,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的供给侧改革也正在围绕这些市场领域逐步打开。”史立山表示,“苏州宣言”中专门提及的中国部分,肯定了中国在风电、光伏和太阳能热利用等新能源应用领域的成绩,也间接表明了中国政府把电力改革作为下一阶段能源改革重心工作的态度和决心。

蒋莉萍称,电力行业处于能源转型的重要位置,也是推动转型的关键环节,决定着中国能源转型的效果及成功与否。

她预计,2030年前后,非化石能源将接棒化石能源成为主导发电能源,届时,现有的火力发电体系将基本沦为调峰电源。

“G20杭州峰会召开在即,尽管可再生能源高度依赖财政补贴,但在全球减碳大潮之下,中国要向低碳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力挺可再生能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孝信认为苏州论坛的目的不仅是吹风,更是一次动员大会。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