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间,中海油宣布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达成协议,扩建两家公司的合资企业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壳牌),投资总额高达228亿元,扩建后中海壳牌的乙烯等化工产品产能将提高一倍。

化工项目扩建背后,或许反映的是中海油在低油价背景下下开采主业独木难支的困境。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的低油价下,中海油需要通过向中下游发展来增加收益,同时对冲上游勘探开采业务下行的风险。

合资项目扩建达成协议

中海壳牌成立于2000年,其中壳牌控股的壳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占股50%,中海油与广东广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中海石油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占股50%。成立之初,公司项目总投资达到了43.5亿美元(按照当年汇率计算约320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产能为95万吨/年乙烯的乙烯裂解生产装置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该项目当年曾是世界最大的化工项目,并于2006年2月10日投产。

中海壳牌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在扩建申报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后,中海油在该石化区建设的石化联合装置(C2)将与邻近已运营十年的南海石化联合体(C1)相整合,二期化工项目包括正在建设中的一套可年产至少100万吨乙烯的裂解装置和其它衍生品生产装置,含一套目前国内最大的苯乙烯和环氧丙烷(SMPO)生产装置,建成后中海壳牌目前的产能将提高一倍。

资料显示,扩建的100万吨/年乙烯项目属于中海油惠州炼化项目二期中的配套项目,投资额为228亿元。在2015年末,中海油曾与壳牌公司在广州签署了《关于增进在大亚湾合作的重大条款协议》,壳牌分担其一半资金,并将其生产环氧乙烷和乙二醇的EO/EG专有技术,以及SMPO/POD(苯乙烯和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技术应用于合资企业,双方各占股50%。

安迅思乙烯行业分析师周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目前乙烯整体较为紧缺,而乙烯的储运较为不便,生产后主要在生产地加工使用,华南地区对于乙烯的下游产品有不错的需求,中海壳牌扩建项目落成后,可以填补一定的需求空缺,总体来看前景较好。

不过该项目的落成也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中海油与壳牌此前在中海壳牌一期的项目上已经有不错的合作,但是据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组总经理赵岩此前介绍,中海油与壳牌就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早在2013年就开始接触,“谈判过程非常曲折,双方按照国际惯例,问题逐个解决,矛盾逐步消融,最终才达成共识”。

中海油中下游发展曲折

中海油乙烯项目扩建背后,是低油价的背景之下、中下游薄弱的中海油在上游勘探开采业绩独木难支的困境。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海油去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7.3亿元,同比下降56.1%。韩晓平认为,低油价背景下的惨淡业绩或促使了中海油加速在中下游的布局。

近年来,主营业务在上游勘探的中海油一直在尝试中下游的布局,然而其“上岸”的过程却历经曲折。

此前中海油曾在传统煤化工及新能源项目上投资过百亿元,然而不少项目由于业绩不佳,在2014年被纷纷出售。2014年初,中海油将旗下的大部分风电资产出售给了中核汇能公司,成交金额为40亿元。2014年7月16日,中海油旗下的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山东薛焦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薛焦化工)6.27%股权与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薛城能源)2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薛城能源20%股权挂牌价为6180.7万元,薛焦化工6.27%股权挂牌价为1元。

加油站亦曾是中海油想要发展的重点。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无论油价高低,加油站始终是利润最为稳定的来源。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9万座加油站,其中中石化拥有超过三万座,占比约为33%;中石油拥有超过2万座,占比约为21%,中海油目前仅仅拥有约700座加油站。

早在2007年,中海油首度公开披露,预计到2010年建设1000座加油站及其配套油库的成品油网络开发计划。然而由于民营加油站出售意愿较低以及新建加油站数目受限,中海油扩大加油站数量的计划近年来推进缓慢。

中海油亦曾想在多地大力推进煤制气项目,但是由于政策审批收紧,这些项目的推进也并不顺利。早在2010年,中海油便计划5年内投资500亿~1000亿元,在山西建设年产10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而日前中海油在山西大同的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化工项目才刚刚通过环评。

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业务相对单一的中海油来说,在中下游布局有助于公司整体更为均衡地发展。此前高油价背景下,中海油在一些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并不顺利,在目前低油价背景下,中海油会选择更多自己了解的中下游项目来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