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2015 1,370 次浏览
国际能源署(IEA)迎来了其期待已久的新成员。
国际能源署在11月18日宣布,该组织在巴黎举行的2015年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成为了国际能源署的联盟国。巴西、印度和南非正在申请成为联盟国,而泰国和摩洛哥也有意以成员国的身份加入。
值得注意的是,“联盟国”身份与国际能源署常用的“成员国”在称法上有所差异。在国际能源署此前对于相关国家的划分中,只有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分,并未出现联盟国这一提法。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分析称,按照国际能源署的规定,成为该组织成员国必须达到多个条件,其中包括申请国必须是经合组织成员国,并拥有90天的战略石油储备等。对中国而言,首要的阻碍是其并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同时,一旦加入国际能源署,意味着在未来出现石油危机时,必须接受统一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调派,这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利益。
考虑到中国在国际能源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国际能源署对于“拉拢”中国入会一事始终未曾放弃。今年9月,新任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将其出访的首站定在了北京,而根据以往的传统,新任署长首先会访问该组织的成员国,而非“编外”国家。
新华网报道称,比罗尔在此次中国之行时曾表示,中国与其他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成为国际能源署完全的参与者,帮助该组织变得更为国际化。他同时称,希望中国能与国际能源署在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如比罗尔所愿,2个月后,中国最终以“联盟国”的身份加入了国际能源署。而在此前,中国的身份是国际能源署伙伴国,拥有同样身份的包括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家。
韩晓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此次中国以联盟国而非成员国的身份加入,可以认为是双方经过协商的折中选项。与成员国相比,联盟国在承担国际能源署所规定的义务时,可能相对责任较轻且并不一定具有强制约束力。
国际能源署最早是由经合组织在1974年为应对石油危机时成立,创立初衷是为协调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便在未来石油供应再次出现紧张局面时,能够采取统一的紧急应对措施。目前,国际能源署共有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29名成员国。其功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颇有些类似,不过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都是石油进口国,且均为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
随着能源市场的变迁,国际能源署的功能在近年来也逐渐发生改变,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市场改革以及能源技术合作等成为了该组织同样关注的话题。
与此同时,世界能源需求的重心逐渐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这促使国际能源署考虑拓展其成员国的范围,以期保持该组织的话语权。英国石油公司(BP)今年发布的《2035世界能源展望》中预计,到2035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将比当前水平增长37%,其中绝大部分将来自于非经合组织国家,且超过一半由印度和中国所贡献。国际能源署曾多次与中国沟通加入该组织的事宜,不过迟迟未能实现。
人民网报道称,在当天召开的国际能源署部长级会议上,比罗尔表示,国际能源署的现代化进程首先就是要向新兴经济体敞开大门。墨西哥已在决定申请成为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巴西、印度和南非也正积极推进相关进程,泰国和摩洛哥已正式申请加入国际能源署的联盟协议。
庄键 界面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