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1日, 2011 1,083 次浏览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10月在山东考察期间多次强调:“必须痛下决心、狠下工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今年2月3日他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研讨班再次表示,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结构究竟怎么调?
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调节的重要性,凸显了结构性性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结构究竟怎么调?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讲“存在决定意识”,那么什么决定存在?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什么决定经济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曾论述:“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由此可见,改进和更替能源及技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经济结构源自能源结构,调整结构的关键是调整能源结构,特别是一次能源结构,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二次能源结构和能源转换方式,能源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也影响到他的上层建筑。
目前,全世界尽管各种可再生能源方兴未艾,但是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是天然气,人类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天然气时代。天然气已接近全球一次能源的比率的四分之一,由于天然气的系统利用效率达到高于其他能源,煤炭发电的平均效率不到40%,石油主要作为动力能源的效率不到20%,而天然气越来越多地通过分布式能源的形式,在用户终端直接转换,并实现梯级利用,供应用户的电力、蒸汽、制冷、热水等,能源利用效率平均超过60%。而天然气是含碳量最少的碳氢化合物,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同时排放其他污染物最少,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
发展天然气替代煤炭是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技术选择。应通过开放市场,鼓励多元化竞争,引进技术、管理等深化改革措施,解决不断出现的气荒问题,推动天然气工业大发展,以适应节能减排和调整结构的需要。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结构调整,而且可以全面拉动民间资本和外资的投资,通过调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气荒”凸显天然气行业深层问题
自2009年11月至今,全国范围长时间低温严寒引发的天然气供应紧缺,暴露出我国天然气行业一系列深层矛盾。上游垄断,管道壁垒,储气库缺失;技术制约,管理落后,行业法规缺失;供气安全责任不明确,天然气研究能力薄弱,企业间和行业上中下游缺乏协调协作等。市场化程度严重滞后已大大制约了我国天然气发展,无法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难以适应“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目标。
1、供气安全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天然气供应是“单气源、单管道、无地库”,管网互不相连,三大石油公司的管道、LNG接收站互不开放,地下储气库投资严重不足。由于四季变化特性,全球天然气供应都存在季节峰谷差,应对季节需求变化主要靠建地下储气库。世界30多个国家已建设了600余个地下储气库,库容3332亿立方米,占全球3万亿立方米消费量的11%。而我国至今仅建了6个库,库容20亿立方米,不足全球6‰,占我国年900亿立方米消费量的2.2%。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通过1843公里中哈管道进入中国,再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构成全球最长的天然气管道。年输气400亿立米,相当于我国供气量的30%。如此长距离、大规模输气,又跨越中亚不稳定地区,没有充足的储气设施和备用气源将难保供气安全,一但中断供气对我国社会经济稳定构成很大威胁。
发展天然气就是为改善民生和治理环境污染,老百姓使用天然气采暖是天经地义的,企业应该从市场出发满足群众需求。中石油根据自己企业规范要求城市燃气企业高峰值不得超过平均值1.2倍,并以此回避气荒责任。在长输管道和气源被垄断的状况下,城市燃气公司没有足够的储气能力,也没有条件参与地下储气库建设,同时也无法限制用户的使用方式,在冬季最寒冷时期无法增加供气,难保供气安全,势必造成群众不满。
2.天然气产业发展缓慢。2008年全球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24.14%,欧美均超过25%,而我国仅为3.63%,甚至远低于印度、巴西。从1970年至今40年间,欧盟国家天然气消费量从1000亿立方米增至5000亿,中国同期仅达900亿。过去40年我国天然气年产量达到800亿立方米,而欧盟国家1970~1976年仅6年产量就从1000亿增加到2000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开发速度与其他国家也存在明显差距,2008年我国探明储量2.46万亿立方米,年产761亿立方米,储产比32.3年;而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储产比分别为11.6年、15.1年和9.3年。
3、难以适应低碳发展要求。天然气是含碳最低、最清洁的碳氢化合物,也是高效、优质的能源。按同等热值燃料发电,天然气比煤炭电能转换效率高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65%。如果采用分布式能源冷热电联供可再提高27%的效率。发展天然气是全世界提高能效,减少排放的最主要方向。
我国提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如果以7%的年增速,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74.3万亿,从2005年的万元GDP1.222吨标煤,降低到2020年的0.672吨,每年仍需50亿吨标煤,接近美国、欧盟和日本当时总和。美欧日到2020年将根据承诺每年减少14.27亿吨标煤的化石燃料,而中国到2020年将比2005年增加25.5亿吨标煤能耗,其中20亿吨是化石能源。天然气利用效率大大高于煤炭,如果中国的天然气利用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年将可再减少3~5亿吨标煤的化石能源消耗,可以减少8~13亿吨二氧化碳,节能减排效果极为突出。
三、国际经验值得借鉴
各国的成功经验表明,放天然气市场是促进发展的关键,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是天然气供应安全的最好保障。
1、开放使巴西摆脱“缺油少气”。巴西曾经是一个极度缺乏油气资源的国家,不得不大量砍伐亚马逊雨林来种植甘蔗制造乙醇替代。高昂的能源成本严重拖累了经济发展,1997年巴西决定将油气工业对民营和外资全面开放。目前在巴西境内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企业46家,其中10家为本国公司,其余都是外资企业。巴西政府作为油气资源拥有者,则通过税收和资源费等获取稳定收益,同时保障了国内油气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
在开放市场之后,巴西石油天然气工业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底从石油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最近在巴西沿海连续发现大量优质深海油气资源。根据BP统计:1996年底,巴西石油剩余储量67亿桶,到2008年底增加到126亿桶。
2、竞争使美国“气足价廉”。美国天然气已形成市场开放、多元投资、竞争发展的格局。据美能源信息署统计,到2004年全美有超过8000家企业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结果一系列并购重组,目前仍有6000家企业,其中不属于大集团的独立天然气公司钻探了85%的气井,直接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特别是最近在页岩气和非常规气开发中,中小企业成为技术的引领者;美国从事天然气输送的管道公司多达160家,经营管道长度达28.5万英里;从事天然气分销企业1200家;还有大量从事交易、技术服务、研发,以及建设经营地下储气库和LNG设施的公司。由于多元化的充分竞争,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美国遏制了垂直一体化的托拉斯垄断和卡特尔式价格同盟,多边市场交易充分,价格合理,投资充足,技术进步迅速,优化的市场合理配置了资源。
充分的竞争使美国天然气市场形成“洼地效应”,气源、管网、储气库和新技术研发各方面投资充足,尤其是页岩气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奥巴马在减排上胸有成竹。充足的供应也使气价非常低廉,2010年1月14日在纽约期货交易(NYMEX)所购买2010年2月的Henry Hub天然气基准价格为5.488美元/千立方英尺,仅折合人民币1.323元/立方米。2009年9月美国城市门站价格仅相当1.3人民币/立方米,商业用气2.27元,居民3.46元,发电1.02元,工业1.03元。对比上海门站价1.84元/立方米,商业2.6~3.4,居民2.5元,工业3~3.8元,发电1.83~1.93,除居民外远高于美国。
3.放松管制消除了日本的“制度疲劳”。长期的经济滞涨和垄断割据造成日本国内的“制度疲劳”,企业在利益属地上不求进取,活力日降。近5年为解决这一矛盾,日本全面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此前,日本天然气基本控制在东京、大阪、东邦和西部4大瓦斯巨头手中,现在不仅4大瓦斯公司,东京、关西、中部和西部4大电力公司等243家大小能源公司都在经营天然气管道及供气业务。过去,年用量200万立方米的用户才可申请趸售,现在10万立方米的用户即可要求趸售。
今天的日本,任何一个能源服务公司(ESCo)可通过东京瓦斯的管道向东京电力公司购买天然气,在用户的院子里安装分布式能源系统为用户提供电力、热力、制冷和天然气,并可以将这些能源产品的市场扩展到周边用户,通过节能获取利益。市场全面开放,竞争压低了价格,改善了服务,也优化了用户的能源结构,实现了持续的节能减排。
稳定的市场需求和高效利用方式,使日本能够应对高气价,为日本与全球7个国家有日资掺股的天然气田、LNG工厂签署长期采购合同奠定了基础。一些合同长达20~30年,既保障了安全,也稳定了价格。
四、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天然气大发展
我国要实现天然气大发展,面临各种挤术、管理、投融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几个央企努力,必须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吸引全世界的技术、管理、投资。
1、抓住机遇引进LNG资源。由于美国发现大量页岩气,技术突破使开采成本降低,并准备开发沿海和阿拉斯加气源,中东等地一些原计划供应美国的LNG项目失去市场。全球金融危机,使LNG出现世界性供大于求,为中国大量引进资源创造了机遇。上海与中海油合作建设的LNG接收站在这次气荒中,起到了巨大作用。LNG便于储运,对于解决当前供气安全十分有效,应鼓励沿海城市、城市燃气企业有计划引进LNG,拿下更多的长期协议。
2、尽快制定推动天然气改革的相关政策法规。优先出台《天然气行业管理条例》(中游条例)和《城市燃气管理条例》(下游条例),规范从井口、净化厂、长输管道、储气库、LNG接受站等设施到城市门站的经营关系、经营行为和义务;规范城市燃气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义务。
3、逐步开放天然气中上游。对于中国,确保天然气安全关键要立足国内资源,应鼓励更多的中外企业参与国内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技术创新,投资建设输气管网和地下储气库。国家应对地质资料实现市场化开放,对规划长输管道进行公开招标建设,强制开放管网。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的同时,逐步放开天然气价格管制,鼓励市场化的长期合约机制,使供需双方实现充分交易,相互承担长期义务。
4、限制纵向一体化的托拉斯垄断。禁止从事勘探开发的企业参与长输管道投资经营;禁止从事长输管道经营的企业参与天然气终端配送,实现公平有序竞争。鼓励管道相互联网,对管道采用强制性准入,凡符合标准的天然气均有权利进入管道,并通过管网进行销售。
5、建立国家天然气监管机构和天然气市场研究服务中心。对市场公平交易进行监管,对市场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企业经营和对用户交易进行指导。由于天然气与电力有较多的相似性,可考虑将电监会改变为能源监管委员会。
6、国家应考虑将开放天然气市场作为“调结构”的突破口。开发天然气市场可以吸引大量民间投资和外资,形成以天然气为核心的投资市场,不仅在上游的勘探开发中可以吸引大量资金、技术;在管网和地下储气库建设上可以增加社会投入和创造大量蓝领就业;在下游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上能够带动制造业和能源服务业,并为大学生、研究生创造大量技术型就业机会,同时完成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一箭数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