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15日, 2011 1,148 次浏览
一年以来,中海油在贯彻中央“走出去”的战略部署中,在国际资源市场上并购了大量资源,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募集了大量资金,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中海油的经验告诉我们“走出去”需要树立全球化观念,同时也提醒了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多层次并进,要大纵深地深入资源国市场,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中国的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做大做强。
树立全球化观念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石油需求已经与全球市场相融合,也就是说只有增加全球的石油供应,最终才能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中海油在今年1月收购尼日利亚OML 130油气田时,对国际媒体提供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尼日利亚的投资是出于商业原因,没有任何中国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中海油在该项目所产石油中的份额将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未必会运往中国”(英国《金融时报》1月10日)。实际上,中国在尼日利亚就近增加对欧洲的原油供应,就能减少欧洲国家对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中东原油的依赖,更多的中东原油就可以腾出来供应中国和亚太地区。中海油更多地强调商业利益,有效确保了在资源市场积极并购的同时在金融市场上同步升值,也消除投资者的疑虑。
参加中海油对尼日利亚项目收购的高盛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的观点认为,石油资源和石油供应的全球化,正在形成全新的利益格局,石油利益、金融利益和国家利益已经交织在一起。全球的石油供应目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短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石油。但是,如何利用石油资源和市场将中国的跨国石油公司做大最强,使我们的企业不仅可以控制更多的石油资源,而且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拿回更多的真金白银,从而加强中国对于全球资源和金融市场的控制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
全球油价的决定权已经不取决于供需双方和跨国石油公司,而是被那些金融资本,特别是对冲基金所操纵。这些规模巨大的对冲基金一边控制石油期货市场,一边控制跨国石油公司股票,不断在金融和期货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而并非依赖对资源、市场和供销渠道的垄断。金融资本的运作正在跨越国家地缘分界,从全球化角度对资源、资本进行重新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国家之间的利益格局。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不仅是如何保障石油供应,也要考虑如何利用“中国需求”控制更多的资源;不仅是如何平抑油价,也要考虑如何利用高油价为中国企业获取更多的金融利益。
其实,在海外开发的石油是否运回中国取决于经济上是否合适,一年来国内油价几次上调,使中国石油企业将权益油运回国内市场销售的积极性大增。目前,全球油价长期保持高位运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石油消费国需求的不确定,要么在石油现货市场大量购油,要么又在石油替代行业大量投资。加之中印石油战略储备能力严重不足,对石油期货的驾驭能力非常有限,都给石油投机者可乘之机。因此,国际上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将中国的石油需求纳入长线供应体系将有助于控制全球油价。《华尔街日报》1月10日引用专家观点认为:中国石油企业“收购增加的石油供应将有助于缓解中国、印度等新兴石油消费国带来的需求不确定性”。美国能源部2月7日的报告中认为:中国企业全球找油,“这些行动实际上可能扩大了全球的石油供应总量”,“如果中国不投资开发油资源,中国亦会在石油市场上订购现货。” BP集团副总裁兼亚洲地区总裁德开瑞博士认为,“鉴于中国在海外开采的份额油中仅有10%被运回中国,其余则在国际市场销售的做法,中国是更多地在为全球市场服务,并为全球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中国目前是“世界工厂”,全球化使跨国公司将他们的生产线源源不断搬到中国,中国向全球供应物美价廉的商品,中国维护着世界无数家庭的生活品质,这是全球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市场全球化,资源也应该全球化,中国向全球供应商品,理所当然应该寻求全球的资源给予支撑。资源国家也需要利用“中国需求”来增加收益,这就是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繁荣的贡献。
实现多层次突破
走出去应该是“八仙过海”,千帆齐发,而不能仅仅是三大石油公司的孤军奋战。我们的“走出去”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不仅要由航空母舰,也要有潜水艇。不仅三大石油公司要走出去,其他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也要积极地走出去。
中国石油企业是一个来自解放军的英雄队伍,他们保留了我军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光荣传统,所以他们“走出去”异常果敢。不久前,有一家民营企业在菲律宾将马尼拉地区1600万人口的天然气城市管网供应和天然气汽车经营协议拿到手,本来希望找一家有实力的国有燃气公司去开发经营,结果询问了多家国企和上市公司,竟无人敢于问津,大家不是担心没有外语人才,就是担心菲律宾政治不稳定。据了解,最近民营的三峡燃气公司准备联合美国美林证券公司合作参与。菲律宾地处战略要冲,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其首都的天然气供应系统和公交系统,无疑是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布下有力的一子。
我国的电信、发电、输配电、水电、铁路、建筑等行业在全球具有的技术、管理和装备制造方面的优势比中国石油企业更强,产品性价比好,竞争优势明显。这些行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遇更大,但是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沉迷于国内市场的垄断摇篮,缺乏全球化的进取精神。我们的走出去应该逐步实现多兵种诸元的协同作战,不能仅仅靠三大石油公司孤军深入。近来,在西方媒体挑拨下,一些非洲国家认为中国仅仅是为石油到那里去的,中国领导人的访问也被狭义为“石油外交”,在中国能源网4月26日举办的“股权换油源”战略研讨会上,中海油张建光认为,国家应该积极扶持一些民营企业作为先遣队到海外找油,民营企业目标小,资金运作灵活,能够较好地处理与资源国各级政府的关系,项目运作成本也比较低。而国有大型石油公司,特别是海外上市的企业,不仅受到上市所在地各种法律的严格监管控制,而且受到竞争对手和媒体的紧盯不舍,行动受到严重制约。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可以完全不被制约的灵活开展工作,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利益纽带。西方石油公司实际上长期依赖于一些独立经纪人建立特殊人脉关系进行市场开拓,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甚至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民间企业来开拓海外市场,以鼓励他们将获得的项目优先提供给本国的大公司。
注重大纵深进入
对中国石油企业而言,“走出去”的起步已经太晚,又正逢国际油价据高不下,我们很难进入资源条件好,政治环境稳定的国家和地区,不得不在风险较大的区域发展壮大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石油企业进入全球资源市场的门槛是高的,风险是大的,代价也比其他跨国公司更多。因此,他们“走出去”,应该得到国内方方面面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得到政府各部门更加有力帮助和配合。
目前,中海油制定了以西非和中亚地区为重点的发展战略,这些地区是目前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同时也面临着国家众多,地缘政治构成错综,教派纷争不断和部族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仅一个几内亚湾就涉及十几个国家,这些国家曾是不同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信奉不同宗教,部族社会构架非常复杂。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缺乏对这些国家进行战略层面的研究,我国政府及研究机构对这些国家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企业能够得到的指导和帮助十分有限。中海油非常希望我国政府有关机构能够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从国家长期战略利益出发,加大投入,对这些资源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宗教,尤其是部族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建立我们的情报收集网络和分析机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据中海油国际公司蒋永智介绍,非洲和中亚的部族关系问题是他们最困惑难以掌控的问题之一。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在中亚、非洲及伊斯兰世界部族问题的复杂性,在这些国家人们对于家庭、部族和部落的忠诚,以及对宗教和穆斯林世界的忠诚远远超过对国家的忠诚,部族或部落一直是决定这些地区国家政治、经济最重要的因素,“小集团和大信仰”是这些国家社会构架的核心。二战以来,穆斯林各部族、部落集团之间的冲突不断,但穆斯林国家之间的战争却很少见(伊拉克的萨达姆是个例)。在一线进行市场开发的同志建议,希望我们的外交关系进一步深入到部族、部落层面。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和到麦加朝圣的穆斯林教徒日益激增,跨越亚非大陆的穆斯林社会的认同感与日增强,许多国家日益将自己的资源与宗教认同相联系。企业不仅需要研究部族问题,同时必须对伊斯兰宗教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员工进行必须的知识普及。不仅从国家层面要处理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企业也必须处理好这一关系,需要将这一问题作为企业和国家战略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国的海外利益将会逐步增强,如何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和维护中国公民的权益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将不可避免的加强在全球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在中国有重大利益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中国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国际救援,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军事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利益。 美国前太平洋司令员丹尼斯•布莱尔上将最近指出:“长远来说,中国海军应该参与亚太地区海域的维和、打击海盗和反恐等任务”。联合国也一直希望中国加大参与全球维和与国际救援的力度,但是布莱尔上将认为中国海军的远程战略投送能力严重不足,还没有足够的远洋作战舰艇和补给船队。去年东南亚海啸,由于我们的海军缺少两栖远洋舰船,无法参与大规模直接救援行动,使我们无法发挥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影响。在非洲地区时有动乱发生,一旦出现问题我们无法及时撤出中国公民以及中国企业的外籍重要雇员,势必影响我们“走出去”的力度。
尽管我们在非洲坚持了近50年的友好工作,在中亚地区也做了不少努力,但非洲和中亚国家人民普遍缺乏对中国发展现状的了解。中海油在非洲、中亚工作过的同志建议国家加强在这些地区进行中国形象的宣传,让当地民众更加了解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主张,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例如:电视剧、电影、武术、书报杂志等。同时,应该加强当地友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一些有影响的部族、部落首领的子弟,向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应该通过建立基金方式,赞助他们来华学习深造,甚至吸纳他们在华工作,要有组织、有侧重、长期不懈地扶持和培育当地亲华势力,立足于长远。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非常缺乏对世界的了解,西方国家从殖民主义时期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研究和影响。中海油为开拓非洲市场专门建立了非洲公司,但非洲公司的第一站是英国。先将总部设在英国,因为那里资料详尽,信息全面,他们先向这些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认认真真学习了近两年,最近才迁到尼日利亚。目前阶段,我们不仅需要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了解有关国家的知识,而且需要整合研究来自与外交部、商务部、总参和北方工业公司等单位的信息,以及来自各个企业的信息,逐步做到胸中有数。
几点建议:
1、建立“走出去”的统一协调机制,名义上可用企业协会方式担纲,但需要强有力的领导,集中研究分析各种资讯,部署有关机构协调工作,实现全局一盘棋;
2、积极增强中国软势力的影响,在全球加强国家形象建设,利用我们的文化优势,多种途径宣传中国,增进资源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对中华文化,以及“和谐世界”主张的了解与亲近感;
3、树立长期意识,在资源国大力培养和扶持亲近中国的友好人士。建立企业奖学金机制,从当地人才中培养自己的员工队伍,利用当地员工扩展我们的长远利益;
4、建议外交部、商务部和安全部等有关机构,加强对资源国的情报收集分析工作,研究当地政治、军事、经济和宗教等问题,及时对企业进行指导和支持,提高投资的安全保障;
5、未雨绸缪,积极参与和利用联合国的维和救援行动,与西方国家合作,加强在重要资源地区的“军事存在”,提高我军远程部署能力和海外军事应对能力,逐步加强中国硬实力的战略威慑能力,降低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