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大单可助中国能源反腐

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

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腾讯财经表示,这一历经十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能够在今天达成协议,最大的背景在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这一革命使得美国有机会和俄罗斯竞争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市场,并由此制造了乌克兰危机,影响到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

他说,在世界能源结构逐渐从石油转向天然气的过程中,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给了美国维持美元国际“霸权”地位的机会。世界的石油均由美元计价,而页岩气革命也帮助美国加强了自己在天然气上的定价权。这种情况,促进了中俄合作的意愿。

韩晓平认为,俄罗斯选择中国作为天然气的重要市场,除了出口欧洲遇阻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是一个仍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相比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的欧洲市场,中国是一个有增量的市场。对于中国而言,手里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与其将美元握在手里贬值,不如将其换成资源。

虽然具体成交价并未被披露,但有推算认为,以总额4000亿美元,供气30年,每年380亿立方米推算,俄方出价在350美元/千立方米左右,高于中方从土库曼斯坦等国进口价格(200美元)。

对于这个价格,韩晓平表示,这是中俄双方互相让步的结果。之前俄方一直要求的价格是400美元,但这个价格中国如果进口,中石油就处于亏损状态,在国内是没有竞争力的。但是350美元的价格就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而俄罗斯最终能让步,也因为中国在税收上做了一些让步,将对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进行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

这个大单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影响,韩晓平认为,这首先是“两个巨人通过能源结盟”,有利于保证亚洲的和平。另外,这一大单可以让中国的能源结构从依靠煤炭走向更清洁的能源的方向上走得更远,对当前的雾霾、污染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韩晓平还特别提到,能源结构的改变可以改变产业结构,从而影响到社会结构。他举例说,日前被调查的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被立案调查,家中有现金一亿元。这是因为煤炭这种资源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寻租空间,而天然气分布更加分散,更加高效,更加灵活,这种分散的特征可以减少能源寻租的空间。

他认为,这个大单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也有意义。相比石油而言,石油基本依靠中东,并不稳定;而天然气则可以从接壤的邻国进口,更安全可控。但这个大单还并不足够,中国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能源来源的多元化,此外,还需要加强中国独立自主的页岩气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