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能源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是要解决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渡过深化改革的“阵痛”,消化盲目追求GDP发展模式带来的“后遗症”。“新常态”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企业生产经营更加注重效益、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踏踏实实。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革谁的命

在解决经济结构调整中,能源结构转型是重中之重。习近平认为必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也就是说,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是突破体制机制弊端,化解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毛泽东曾经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必须优先解决好谁是我们能源革命的对象,谁是我们能源革命的同盟军。

以周永康为首的油气腐败利益集团和以令计划为首的煤炭腐败利益集团,以及国家能源局系列腐败案等,在体制和行业内部造成坍塌式的溃败,不仅败坏了党风政纪,也造成能源行业结构性的严重扭曲。

纵观人类历史,在“以煤为主”和过度依赖石油的产业结构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五六十年代,都出现过类似中国今天的问题和社会矛盾。腐败、低效、垄断、奢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贫富差别和收入不公等等,实际上与能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能源结构决定经济基础。解决问题的基础是进行能源结构的转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

中国已经是全世界雾霾影响范围最大、最严重的国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2003年以来,不科学、不合理、不可持续的能源结构使中国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人均能耗和人均排放都大大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而人均GDP却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过度依赖煤炭,全世界超过50.3%煤炭在中国烧掉,而中国只占全球表面积的1.88%,如此集中消费这种肮脏的能源,环境和资源代价可想而知。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凡事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是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用清洁的天然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进行替代,这是能源生产革命的方向。去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三产业增长最快,达8.1%,占增加值比重的48.2%,改变了过去依靠重化工业驱动经济的模式。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8.4亿吨标准煤,同比只增长2.2%,比2013年的3.7%再下降1.5个百分点,能源弹性系数降至0.3,这是新世纪以来最低的。GDP能耗下降4.8%,降幅比2013年的3.7%再扩大1.1个百分点。

其中最具历史意义的是,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首次出现下降,下降幅度为2.9%,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总消费比重的64.2%。而与此相对映的是清洁能源发展迅速,2014年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25.6%;核电装机容量增长36.1%;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67%。核电发电量增长18.8%,水电发电量增长15.7%,火电发电量下降0.3%。中国能源在新常态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但唯有天然气行业的增速不尽人意,增速降至10年来最低。

中国的油气行业高度垄断,造成竞争不足、投入不足、创新不足、效率低下和腐败多发。垄断企业只热衷于涨价,却无法通过提高效率来扩大市场。清洁的天然气资源开发进度和市场供应能力严重不足,依靠政府补贴形成的冬季采暖负荷,使天然气用气结构扭曲,冬夏峰谷差不断加剧,导致天然气供气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恶化。

所以,解决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钥匙在于放开天然气市场,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通过竞争增加天然气供应,优化用气结构。利用天然气的高效、清洁、灵活的特性,积极同步发展供电不稳定的可再生的风电、太阳能、小水电等,以及充分利用各种废弃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发电项目,而这些能源都属于分布在需求侧的能源系统。如何支持能源用户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直接参与能源生产是能源消费革命的主要方向,而这其中的阻力又主要来自垄断性的电网企业。由此可见,联合各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共同打破垄断和替代煤炭将是中国能源革命的主要历史使命。

任重道远

加速天然气大发展,是未来几年能源革命的主要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6月7日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以此推算,到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或超过4000亿立方米,是2014年消费量1800亿立方米的2.22倍,未来每年的平均增速要保持在14.3%才可能完成。

而《行动计划》一公布,就有业界很多专家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一文件没有充分反应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要求,特别是在天然气上。《行动计划》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分别各达到300亿立方米,国土资源部马上提出如果措施得当页岩气可达400至600亿立方米;之后,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对外公布《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煤层气抽采量力争达到400亿立方米目标。尽管使用“如果”和“力争”来婉转修辞,但推翻《行动计划》的用意昭然若揭。

《行动计划》对进口管道天然气和LNG估计也严重不足。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谋划下,针对中国市场,周边国家将形成一个管道天然气构成的扇面结构供应体系。俄罗斯东线天然气380亿立方米已经签署协议,将在十三五形成供应;俄罗斯西线天然气300亿立方米正在加紧落实,俄罗斯因肢解乌克兰受到西方制裁后,在普京的直接力挺下,将尽快完成谈判;中石化的中蒙煤制天然气项目也在加速,蒙古国希望在2020年之前形成供应;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ABCD四条天然气管线供气850亿立方米已全部落实,前三条管线相继通气,2017年D线也将贯通供气;中缅天然气管线也已开始供气,未来希望突破100亿立方米的供气量。如果这些线路在2020年全部形成供应能力,周边国家将接近1700亿立方米通过管道进入中国市场。

从2014年6月起,国际油价暴跌,WTI油价从6月22日的107美元跌至2015年初的40美元。而LNG跌幅更大,一些气价已经下跌了2/3。三大公司在已签订的气源协议的基础上,正在谈判新的廉价气源;而华电、北控、新奥、广汇、九丰、哈纳斯等非油气央企和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参与谈判引进LNG。中国已经签署的供气协议几近700亿立方米并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

落实好已签署供气协议,对于下游市场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在计划的4000亿立方米消费量中,要消化超过2000亿立方米的长距离输送的进口天然气,而且这些气源都是“照付不议”的供气协议。还要为1850亿立方米国内常规天然气,约800亿立方米页岩气和煤层气,以及可能形成的400至7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落实市场。显而易见,供大于求的局面对于中国天然气市场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没有能源消费革命的决心,将不可能完成这样一此史无前例的能源结构大转型。

新增2000至3000亿立方米,相当于2至3亿吨石油,高效清洁的天然气利用效率比煤炭提高至少一倍,加之运输环节能耗低、损耗小,可以替代10至15亿吨原煤,这对于消费40亿吨原煤的中国,能源结构深刻快速变化,将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历史事件。

消纳如此之多的天然气,必须要有一场“能源消费的革命”,让成千上万的企业可以自主投资、建设、拥有、运行自己的分布式能源和热电联产设施,自行发电供热,参与电力生产和销售。如果将新增的天然气消费量中,拿出1000亿立方米供应分布式能源,将可以形成1亿千瓦装机容量的分布式能源和热电联产,直接替代十万台计的小型燃煤工业锅炉,大大改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空气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能源成本,从而加强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拉动数万亿投资,创造百万人就业。

“新常规”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从质量效益中求发展,从能源结构转型和环境污染治理中创造新的GDP增长。这对于新奥公司这样早已枕戈待旦的企业,也许未来5年的增长比过去28年累计的市场容量还要多,历史将再次给我们机会来再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