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在于应用

中美贸易战和中兴事件让很多国人陷入恐慌,才发现中国与美国仍存在非常大的技术差距,中国在与西方的技术追赶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并因此得出结论中国超越美国无望,还为此开始抱怨美国翻脸都是中国“厉害了”惹的祸。

其实,唯技术论是一种线性思维,技术不是决定事物发展唯一的条件。历史上有许多例证告诉我们,技术先进性只是一个相对的优势,技术的关键还在于应用。相对较落后的技术如果应用的更好,胜于空握先进技术而不能更好的应用。

我们使用新技术的目的是什么?为人们带来便捷,为经济带来效益,为社会带来进步。能够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技术就是有价值的,横向的比较固然重要,纵向的比较更加有意义。所以,技术的关键在于应用,技术够用就行,好用才行,技术能够推广才有市场,技术创新要营造应用氛围,技术处于结合部才会有更大价值。

技术够用就行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技术与技术的应用者和承载技术的需求(市场)需要相互匹配,常常不在于谁的技术更先进,而在于谁的应用匹配能够发挥到极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德战争,当时德国武器装备的先进性是苏联无法相比的,无论是战斗机、坦克,还是火炮、机关枪、喷气式飞机和导弹。德国在1942年改进生产了一款被称为“希特勒电锯”的MG42机枪,最快射速可达1500发/分,横扫过去可以将进攻的敌人士兵两条腿都打断,最大射程可达5000米;而美国目前列装的M249机枪,就是《红海行动》中佟莉使用的哪一款机枪,最快射速不过1000发/分,有效射程只有1000米。MG42机枪直到1999年仍有国家在生产,可见其技术的先进性。不仅如此,德国还制造了V1飞航导弹、V2弹道导弹,最先进的U型潜水艇,喷气式战斗机、豹式和虎式坦克、超级大炮、几乎开发出原子弹,但是战争的结局怎么样?为什么不是德军打进莫斯科,而是苏联红军攻克了柏林?

苏联人的技术并不先进,他们使用的T34坦克、波波沙冲锋枪、拉式战斗机等这些武器“傻大笨粗”,但有着非常关键的特色:制造简单,使用便捷,可靠实用,皮实耐用,维护简单。这些特色集中带来的好处就是便于应用。在战场上,很多德国士兵丢掉精致的德制自动步枪,抱着“波波沙”不放。这就带出来了第二层问题,技术好用才行。波波沙冲锋枪

技术好用才行

苏联人一直延续了皮实耐用,维护简单,操作便捷的原则。最典型的产品是AK47冲锋枪,这是卡拉什尼科夫1946年设计的一款自动步枪。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只完成了10年的义务教育,战前是一个铁路修理工,二战中他是个坦克手,因为受伤住院期间学习了轻武器制造原理。1944年,有着战争经历的他25岁,经历无数次试验失败后,设计了他的第一支7.62毫米半自动步枪。此后,他经过不断改进完善,创造了著名AK47。这款枪制造简单,大部分部件是钢板压制的;坚固耐用,适合各种战场环境;维护简便,拆装非常方便;不会卡壳,非常可靠。这个设计极为关键,在战场上最怕的就是枪被卡住无法开火。这些设计都解决了“好用”,卡拉什尼科夫来自战场,最知道什么枪是好用的。在越南战争中,二战一幕重演,美国士兵会扔掉手中易于受损卡壳,穿透力不足的M16自动步枪转而使用AK47。也正因为如此,这款枪在全世界制造最多的步枪之一,装备了几十个国家,生产了超过1亿支,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军工一款产品。

很多技术非常先进,甚至无与伦比,但是不好用,依然遭到淘汰。德国人的照相机镜头极为先进,莱卡、蔡司镜头都是分辨率高,色彩还原好,边缘不失真的好镜头,至今全球仍无与伦比。但是,镜头再好也要安在照相机上才好用。可是,德国人的照相机不好用,他们为了维持高精度,不太接受自动化,没有光圈优先、速度优先自动曝光功能,更没有程序曝光和自动聚焦功能,市场就被日本人逐步抢走了。因为日本将测光、自动快门、自动光圈、计算机程序、自动测距和自动聚焦等电子技术用于照相机,把一个必须具有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技术活儿,变为人人都可能成为优秀摄影师的产品,最后行销世界,独霸了这个领域。以至于德国人也不得不使用日本电子技术,甚至大名鼎鼎的莱卡相机也在日本制造机身。而日本人就是解决了一个“好用”的难题,而好用了才可能有更大的市场,才可能普及和推广。

但是,今天日本的相机制造企业也面临了巨大的新挑战,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是,把他们踹下水沟的不说莱卡、哈苏这些相机制造企业,而是一个没有被放在眼里的“过路人”。也就20年前,或许只有10年前,日本的照相机企业都没有将手机的照相功能放在眼里,就像当初柯达胶卷没有将自己创造的数码技术放在眼里一样。手机的镜头只有针眼大小,还是塑料做得,和几十毫米口径的镜头怎么比?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手机不是靠镜头来提升分辨率和色彩还原,而是靠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开放的软件开发技术。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追求色彩的真实性,而更加偏好图像更艳丽,这一点镜头可能难以实现,而软件可以随意而为。很多人也不希望把毛孔和皱纹拍的一清二楚,而软件可以通过美图、美颜和变形等功能将每一个人拍成瓜子脸没皱纹的红颜“美人”。最关键的是这些功能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愉悦,而且它搭载在每一个人的手机上,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和无尽的体验感。

技术创新要营造应用氛围

两次世界大战曾经是各种技术创新集中爆发的时期,因为战争创造了极好的新技术应用环境和氛围,促进了各种科技的进步,尽管这一进程非常血腥,但是它确实营造了新技术应用的氛围。

改革开放40年,因为中国坚持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启动了市场竞争机制,调动了全社会积极应用新技术的环境与氛围,不仅驱动了中国的创新,也支持了全世界的新技术的应用和持续进步。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而且中国消费者标新立异喜新厌旧,为新技术推广和普及带来了极好的应用场景。今天,我们在欧洲或北美仍可以看到很多人仍在使用iPhone4,有的人甚至仍在使用3G、2G手机,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世界上很多手机制造企业,成也中国,败也中国。随着技术的复杂性和开发成本的增加,一款新手机开发出来,要出售数千万部,甚至上亿部才有可能平衡掉研发投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只有中国能够托底,中国人平均更换手机的频率超过日本、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而且53%的中国人购买下一部手机有愿意支持超过400美元,这超过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这些富裕国家,而日本人只有13%,印度只有5%。丢掉中国消费者意味着不可承受的风险,而一款两款手机的失败就可能导致企业出局。

很多企业需要立足于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才可能维持全球的竞争力。2017年美国通用汽车及合资企业全年在华零售销量突破404万辆,达到全球销量为890万辆的49%,在美国销量只有300万辆,不到34%。该公司2017年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达39亿美元(人民币248.66亿元),约合每股亏损3.46美元。通用在全球的市场上,估计只有中国在盈利,如若不是中国市场在增长和盈余亏损面会更大。2018年第一季度销量还有8%的增幅,由于贸易战影响不断发酵,第二季度销量仅微增0.7%,第三季度更是一下子降了14.9%。2018年全年在华销量364万,同比下跌10%。企业亏损,就没有钱投入新产品的研发,一步步出局就会在劫难逃。通用在34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生产汽车900多万辆汽车,雇佣员工超过23万人,但是他们在供养的退休和不能解雇的不工作员工居然超过49万人,主要集中在美国。

由于贸易战美国对汽车零配件加税,导致通用汽车不得不在2019年底之前裁员15%,约14600人,其中包括25%的高管,并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个生产工厂,其中5个在美国境内,但裁员没有影响中国工厂。特朗普想通过贸易战将制造业逼回美国,没有想到适得其反,其实道理很简单,2018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超过2800万辆,美国只有1730万辆。特朗普两天连发6条推特,称通用关闭工厂是“忘恩负义”,要求通用偿还纳税人2009年拯救他们所付出的112亿美元,并威胁要砍掉通用汽车从美国政府获得的电动汽车补贴。

此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油价走低,美国消费者已逐渐抛弃传统的节油小轿车,而选择排量更大的SUV和皮卡,与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方向截然相反。通用这些年大量投资研发低油耗紧凑车型,反而在北美没有了市场,而且大排量汽车并不代表全球消费趋势,即便中国不收关税也无法大量销往世界最大的中国市场。通用追随技术趋势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上大量投资,这些技术在美国缺乏更好的应用氛围。尽管特斯拉在美国,但是美国社会整体对电动汽车的应用缺乏政府、社会和消费者强有力的支持。而无人驾驶技术一旦发生事故,在美国将是天文数字的惩罚性赔偿。不仅是通用,本田、丰田、大众、奔驰和宝马,甚至福特汽车也都在考虑逐步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不单是中国市场容量巨大,而且有更好的应用新技术的氛围,有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而美国的市场正在与全球追求的目标格格不入,如果想在未来全球继续保持存在和竞争力,牺牲美国市场正在成为一些公司CEO的考虑的问题。

技术处于结合部才有市场

许久以来,我们看到的最有价值的突破都是发生在不同技术与技术的结合部,而不是在技术的前缘。从爱因斯坦的时代之后,人类在前缘的技术突破越来越少,而在技术的结合部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

我们中国人在四大发明之后,似乎没有创造什么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技术,这让我们很无奈,这与我们的文化和教育有关。中国的儒生都关注读书做官和吟诗作赋,而能够动手创新的工匠们却没有文化,他们的伟大创造无法被记录保存和推广。我们努力希望改变这一短板,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创新文化正在改变中国,但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尽管如此,中国人的再创新能力和整合创新能力都不弱,高铁、特高压、支付宝、摩拜等都不是我们的原始创新,这些技术都是再创新和整合创新的产物。将这些技术结合中国市场进行接力创新,或将不同的技术整合,进行技术优化组合创新,为市场提供更有价值的设施、商品和服务,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为经济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如果没有这些应用性创新,技术会变得形同鸡肋或毫无价值。

美国人的优势在于他们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在于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思维突破性形成创新。但是,中国可以更好地将技术与市场结合,将技术与技术整合,将技术与更多的消费者融合。

目前,技术的整合创新主要集中在与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组合上。每一种技术、产品和设施都在与数据和网络相链接,这是信息时代的特质,也是我们创造物联网的基础。手机是一个最典型的新技术承载平台,它将数字化和网络作为基础,进行了最广泛的横向整合,将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播放机、收音机等数不清的功能集约在这个平台上,让各种功能相互配合,出现了“微信”这样的通讯、信息、交流、学习、娱乐、购物等一体化的系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巨大的体验愉悦。通过软件开放创新,让全社会都能参与,不断纵向延伸横向延展,将每一个功能焕然一新,让消费者的体验愉悦的质量不断提升。

下一步,汽车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平台,数字化感知和无时无处链接在网络大数据系统的汽车,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技术支撑下,不仅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数不清的全新体验和不断升华的体验质量。同时,它不仅会大大提升交通的效率和安全,而且将成为能源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它的电池实现电能的移动,让电能随需求自由流动,形成一个移动的能源互联网。

如果能够智能驾驶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停留在地面?从交通效率、交通安全和交通体验而言,未来智能飞行将无与伦比。使用高效储能电池、氢燃料电池支撑的无人驾驶智能飞行器,可能从根本上颠覆我们现行的时空关系,成就人们全新的出行体验。其实,无人驾驶飞行比无人驾驶汽车在地面行驶的技术更加简单一些,目前各国军规已经可以进行无人机侦查、对地攻击、空中加油并将进行空战,但是无人驾驶汽车仍然麻烦不断。人工智能技术与飞行结合将成为新一个创新突破点,创造一个全新的新技术承载平台。

重建传统工业化不会让美国更伟大

特朗普为了美国再次伟大,要重建制造业,听起来这就如同中国的农耕文明灿烂辉煌,现在为了伟大复兴给每人分两亩,地都回家种地一样不可思议。在信息时代重新谋求工业化,进行贸易战和关税壁垒,让美国重振钢铁工业,用上游产品禁运去威胁下游应用市场,反对全球化和抵制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核武器和退出中导条约,把中国视为对手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逻辑都反映了他们的思维仍停留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工业文明时期,无法理解现今世界的变化。

2018年5月,比尔·盖茨见到特朗普总统,看到白宫迟迟未能有一位白宫科学顾问,建议他尽快任命。特朗普问盖茨能否担任,却被立刻回绝。显然,盖茨不希望总统被这些缺乏时代常识的冷战老朽们紧紧缠住,但又不愿意陷入其中自取其辱。特朗普上任曾组建两大智库“制造业委员会”和“战略和政策论坛”,邀请了大量代表未来产业的企业家参与。但是大家发现彼此的逻辑截然不同,企业家们接二连三地愤然离群,最后让特朗普不得不解散了这两个委员会。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来迎合“红脖子”选民,与1929年的胡佛采取了一模一样的政策。上世纪初,石油被开采、电力被普及带来了深刻变化,大量传统燃煤蒸汽动力系统被电动机、内燃机替代,技术进步形成了经济社会转型矛盾,政治家应该顺应这种转型趋势,而不是倒行逆施。胡佛的倒行逆施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变为全球大萧条,而罗斯福通过推动经济社会变革,以适应新技术革命将美国带出了危机。今天,全球同样因为新技术革命带来了各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特朗普靠重新回到工业化能够让美国走出衰退吗?

美国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转型的矛盾不仅发生在美国,同样也发生在中国。我们听到很多的“经济学家”都在不断唱衰中国,说多少多少企业倒闭,多少多少工人失业,甚至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信口开河宣称2018年中国经济仅增加了一点几,甚至是负增长。2018年中国社会用电量增加8.5%,是自2012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不仅总的社会用电量增长最快,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是2012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用电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第一产业农业用电的增长反映了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大棚、工厂化种植养殖都需要电能的支撑;第二产业工业用电的增长反映了工业机器人暴增、高质量电炉特种钢产量大幅增长等;第三产业服务业用电的增长反映的电动交通、电动物流和服务消费用电的增长。

在此期间,第二产业用电从占比74%降低到69%;第三产业用电占比从11.47%增加到15.78%;居民用电比重占比从12.54%增加到14.15%。这些数据反映的中国经济结构性优化持续推进,服务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长,也反映了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什么这些经济学家无视这些数据的变化,看不到中国经济增长内在的变化?这与人们对于传统产业的关注度和认知惯性有关。

在新技术革命推进时代进步的今天,不仅要有原始创新,同时要进行应用创新,要有支持新技术应用的体制创新,还要有包容创新的文化,在此中美存在巨大的互补优势。美国的社会高度开放,美国的教育鼓励想象力,美国人在原创能力上汇聚的全世界的英才,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国人的优势是将创新产品化,将产品普及化,一是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再创新工程师;二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巨大市场可以摊薄成本;三是中国消费者的标新立异。美国政府不与中国合作,世界其他的国家会弥补这一空缺,美国的企业也会千方百计绕过政府的管制,而全世界怀揣创新的人也会到中国来挖掘自己的财富,所以,应用市场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破局特朗普围堵的必胜法宝。

在应对特朗普们的全面封杀,中国已经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是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一个不断改革适应时代进步的中国,一个拥有14亿人口巨大市场的中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接受新技术的应用,为技术的整合创新提供更好的市场。

全世界的创新者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新技术的应用和应用新技术形成的新模式将是巨大的挑战。对于传统的观念、体制、机制和利益格局,新技术应用都可能带来巨大改变,在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代表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很难与既得利益集团博弈,社会只能依赖市场竞争来驱动新技术应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应该创造更有利于新技术应用的氛围,因为我们的经济环境既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国有经济,也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

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在这个方面还有巨大的改革空间,至少现在国有企业过度垄断的能源行业,既没有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优势,也没有发挥市场竞争促进新技术的市场效应。虽然应用了一些不改变利益格局的升级技术,例如特高压、超超临界等。但是,对于那些代表未来的颠覆利益格局的新技术,例如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等非常不包容,垄断企业很多人都将现有的利益格局视为自己的既得利益势力范围,不愿意他人指染。

美国页岩革命是改变世界利益格局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场革命借助了中国的资金和装备,也充分利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介入。中国有着丰富的页岩资源,由于市场没有开放,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超过45%,大量进口不仅带来能源安全的困扰,而且丢失了大量就业和税收,也为能源结构转型和蓝天保卫战平添了困难。国内油气资源垄断企业一直强调中国的技术不行、资源不好、投入不足,同时用一些所谓安全理由拒绝开放。对外依存度都到了70%了,还担心什么安全,开放市场还能比现在更不安全吗?如果不开放市场,如何能够创新和应用适合中国资源的技术?如何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和进行金融创新?如何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如何保住他们自己的工作?

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竞争中,首先重要的是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只有更好的技术应用体制、机制和市场,才会有更好的创新和社会进步氛围。这种氛围需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和胸怀,进一步维持和扩大开放,需要我们持续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