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30日, 2011 1,189 次浏览
新华社 杨元华
中国能源网 韩晓平
“股权换油源”是以“市场换资源”为导向的能源战略新思路,通过引导产油国油企进入中国能源消费市场,投资入股中国中、下游民营石油企业,将其资源与中国市场对接,从而保障中国石油供应安全。这是在全球化格局下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一种“逆向思维”。
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是市场,谁拥有市场谁就居于“制高点”。美国并不向世界提供资源,除了武器、飞机、软件等少数产品外,大多数商品没有国际竞争优势,但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地位却难以挑战,其秘诀在与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健全的市场。中国是目前全球潜力最大,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价值。如何将中国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强势”,并运用这一强势实现利益最大化,应是我们下一阶段探索的重点。“市场换资源”是在全球化格局下,以市场经济为主旨,克服中国崛起所面临的资源瓶颈的重要战略选择。
市场开放的对等性和均衡性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目前我们与一些国家的市场开发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例如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在中国依靠投资获取大量利益,却在贸易问题上不断与中国讨价还价。雪佛龙在中国开采石油、出售液化石油气、拥有加油站,却能操纵美国会将中海油阻挡在美国市场之外。中国应该利用市场准入加强国际议价能力,利用市场的强势地位,确保资源供应,并扩大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利益空间。
据记者了解,由中国基金论坛、北京民生商联国际能源顾问公司、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投资署、沙特阿拉伯国家投资总局协议形成“中国石油业国际产业投资联盟”,并发起设立“中国石油产业投资基金”,实施推进“股权换油源”计划。目前已有包括光彩能源、大连北粮石油等多家国内民营油企和海湾国家、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多家能源公司积极响应了这一计划,并取得一定进展。
根据该计划发起人崔新生介绍,所谓“股权换油源”计划,是发动产油国的石油公司在中国境外联合组织一个针对中国石油消费市场的专项投资基金,在境内组建对应的基金管理公司,针对中国民营油企进行分散投资,注入资金帮助这些企业添置设备、完善服务、提高经营水平,同时配送供应高品质的油品,以“利益兼容”方式将产油国石油公司以及油源引入中国消费市场。在解决国家石油安全问题时,也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此外,通过针对性的市场开放,加强与产油国的议价能力,帮助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获取更多的“份额油”。
崔新生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万余座加油站中,非公企业占50%强,非公企业占油品仓储能力的60%,占炼化能力40%,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民营油企面临最大问题是油源供应不足,资金运转也存在困难。各国石油公司都希望进入终端市场,这样可以优化自身产业链。产油国的石油企业一直渴望进入中国消费市场,但其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远不及跨国公司,无力与跨国公司竞争。如果将产油国企业集合,与已成形的中国油企结合,有助于合理配置双方资源。
该计划还可实现多边资源的优化,不仅优化石油资源与市场需求,挤扁中间价格泡沫,遏制石油投机炒作;还可以充分调动相关资源,例如韩国的剩余炼油能力、日本的剩余储备能力和新加坡的投资管理能力,并相应缓解马六甲通行安全等问题。借力产油国的战略制约能力,以利益为纽带,调动周边各种资源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扩展和深化亚太经济一体化。从而实现五个结合:1、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结合;2、基金与石油实体的结合;3、上游和下游的结合;4、国企和民企优势互补的结合;5、国内外石油金融的结合。
8月29日,中国能源网在京召开《“股权换油源”情况通报会》,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投资署秘书长瓦西姆•耐卡提和沙特阿拉伯国家投资总局外联部主任纳亚尔•埃卡专程来华参会,沙特大使馆发函支持。印尼中国商会会长洪培才(印尼商务部长冯惠兰女士的丈夫)也发言支持中国和印尼的民间能源合作。与会中外专家媒体对“股权换油源”的构想表示了关注和支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认为:国内市场由两大石油公司垄断,民营油企难以实现对外开放。民企在国外投资获得的“份额油”难以返回中国市场,认为“股权换油源”计划在国内操作难度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一、中央对于“股权换油源”计划和“石油产业基金”应予关注指导,将其视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将民营石油企业列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
三、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主导石油供给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有资信和条件的民营油企与产油国石油公司进行合作,拓展中国的石油供应渠道,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四、在政策上应允许民企在海外投资所获“份额油”回流国内市场,以缓解两大石油公司压力,调动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