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9日, 2011 1,208 次浏览
6月是中国一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尽管各地风风火火搞了不少热烈节能宣传活动,但是6月一过,大家对于中国今年能否实现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的既定目标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为10.3%,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幅非但没有低于经济增长率,反而高出了5个多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维持在1.5左右的高位。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发电量817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今年要实现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现在看将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节能之惑 能商指数
最近,欧盟中国商会能源工作组主席陈新华博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73年,世界第一次陷入了能源危机,法国能源部长在电视上滔滔不绝地阐述法国如何应对能源危机,这时有位记者突然向他提问:部长先生什么是能源?这位部长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非常尴尬地环顾左右无言以对。尽管33年过去了,今天在我们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问问大家,有多少人能够准确回答什么是“能”?什么是“能量”?什么是“能源”?人有智商、情商、财商,姑且我们将能源的基础知识称之为“能商”,如果我们的“能商”过低,就不能很好地全面了解和掌握能源及节能的要素,恐怕也是很难做好节能工作,就更不可能解决好中国的能源问题。
当今的中国,能源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中国的官员和百姓普遍缺乏能源知识,对于能源问题缺乏全面、深入、正确的了解,常常盲目地制定一些不正确或不切实际的能源与节能政策,结果适得其反。国家发改委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确定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第二项是积极发展区域热电联产。最近,河南省经济主管部门下达文件竟然要求将热电厂、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和小火电相提并论,要求今年所有1.2万以下机组,不管你是热电厂、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和小火电一并关闭。要求:“电网企业不得收购其电量,煤炭企业不得为其输煤,银行不得提供贷款,水利部门核销其生产用水指标或强制关闭其自备井,环保部门不得分配排污指标和发放排污许可证,关停企业不得私自对外转供电或解网运行。”他们这么干的目的是建设大火电,因为在他们看来大火电比小电厂发电煤耗低,可以节能。
全世界堪称典范的北欧国家丹麦,全国能源利用效率已经超过60%,实现高效率的关键是实现了能源的“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全国没有一个火电厂不供热,也没有一个工业锅炉不发电,全国实现了热电联产化。目前,丹麦已经不在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因为大型火电存在无法实现能源梯级利用,输送电力和升压降压损失大,用户终端能耗水平无法降低等问题。人类的生产生活对于能源品质和种类的需求各有不同,不仅需要电力,也需要工业蒸汽,或者采暖、卫生热水,大型火电厂是无法替代热电供应这些能源的,如果没有热电联产,用户就不得不发展小锅炉。小锅炉的能源利用水平很多还不到40%,整个社会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建一个热电厂可以砍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小锅炉,如果这些热电厂都关了,小锅炉就会泛滥,污染就会加剧,GDP能耗就会大幅度增加,表面上看热电厂的发电煤耗好象高于大型火电厂,但是热电联产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远远高于大火电。对于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遵守这样一个原则:“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只有遵守这一原则,能源利用效率才可能提高。所以对于能源问题缺乏正确认识,不了解能源利用的特性,是造成我们能耗难以下降的主要原因。但不幸的是,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差距在各级政府中是广泛存在。
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政策,例如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一辆中型汽车平均价格在25万左右,一辆小排量汽车的价格为5万,中型车百公里油耗10公升,小排量6公升。同样的GDP产值条件下,发展小排量汽车的能耗可能增加3倍。实际的结果是,发展小排量汽车没有抑制住大排量汽车的销售,反而增加了小排量汽车的普及,是越来越多的本来还不具备汽车消费的家庭,提前拥有的汽车。其表现的结果是道路越来越堵塞,石油消费越来越增快。今年在中石油等公司大幅度增加产量的情况下,中国的石油进口上半年又增加了15%。
最近北京的“节能医生”进入到市民家里去进行节能诊断,一些节能建议着实使民众吃惊不小。一个市民要购买一台冰箱,“节能医生”建议他购买一台节能变频冰箱,并帮助他算了这样一笔帐,普通冰箱每天1度电,节能冰箱每天0.33度,相差0.67度,一年下来相差244.55度电,北京的电价现在是0.48元一度,折合节省117.38元,一个冰箱的寿命周期平均10年,可以节约2445.5度电,节省1173.84元。目前我国终端电力能效是31%左右,节约2445.5度电相当节约1357公斤原煤。节能医生不仅能够帮助大家节能,还能帮助大家省钱,市民们大为感叹中国的节能医生实在是太少了。其实对于一个进步的社会,这样一些基本知识应该非常普及,大家都应该了解和掌握这些能源基本知识。政府不能碰上节能周就大张旗鼓宣传一番,节能周一过就时过境迁。应该将能源基础知识和节能教育长期化、制度化,让每一个公民更多的了解节能,在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普及能源基础知识教育,提高这个社会的能商指数。
节能医生对于企业和工厂更加有效,目前有一种服务型组织叫节能服务公司,在发达国家快速发展,经营前景极为看好。他们专门帮助别的企业进行节能经营,对各种耗能企业进行节能诊断,他们可以投资帮助企业进行节能改造,还可以帮助企业对主要能源设备进行“节能运行”,最后这些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与企业分享来回收投资创造利润,这就是著名的“合同能源管理”,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已经将这一机制引入中国。所以需要建立一种机制,让懂能源的人观能源,让具备节能专业知识的人去做节能工作。高端的节能更需要明白人去干,明白才能做好,才能实现双赢。各级政府应该将扶持和普及能源服务公司作为一项主要的长期工作来落实。
节能之径 浙江经验
最近我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10个记者到浙江去学习,研究浙江GDP能耗为什么比较低。所到之处,使我们感触非常之深,能源短缺和较高的能源价格在浙江催生了一个“智慧型的政府”。
浙江人均GDP3400美元,但单位GDP能耗水平却非常低。这与当地政府官员的知识结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关,也与市场化进程密不可分。浙江全省有134座热电厂,几乎所有的工业开发区都有一座热电厂,担负了全省70~80%的工业供热,热电厂平均热效率58%,比国家标准高29%,其中许多燃煤热电厂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达70%,发电煤耗不到300克/kWh。浙江各级政府积极支持热电联产,强调能源利用效率而不盲目追求规模效益;鼓励热电厂节能运行,而不强迫他们竞价上网;在煤价高的时候政府直接补贴热电厂,帮助热电厂维持运转,从而降低了地区的能耗水平。前两年煤炭价格不断高涨,浙江由于远离一次能源基地,不仅煤炭价格高,煤炭供应也十分困难,如果让热电厂有足够的钱去买煤,就无法保证热电厂的运行,必然导致低效率的小锅炉泛滥,不仅社会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会提高,环境污染会加剧,企业的成本也会因此增加,产品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失业率会增加,政府的税收也会减少。浙江缺电,一度电可以创造20元的GDP,使政府获得3元的税收,如果政府补贴热电厂每度电0.1-0.2元,就可以保障热电厂的运转,维持下游企业的正常生产,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最终政府仍然有2.8-2.9元的税收收入。
浙江各级政府并没有在那些不着边际的新能源领域大量投入,而是集中把这些唾手可得的节能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的主要经验就是将热力规划落到实处。所有用热的企业必须建在具有热电联产集中在供热的工业区内,企业不得建小锅炉,而且严格执行规划。这样不仅保障了企业能耗的降低,也保障了热电厂热负荷的落实,从而降低了热电厂的能耗。一些热电厂由于综合效率提高了,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明显增加。一个67MW的天马热电厂年利润达到1个亿。一些热电厂为了保障自省利益的长期化,主动降低蒸汽价格,帮助下游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使政府、热电厂和热用户都在节能中获得好处。
其实浙江经验中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浙江的热电厂除极个别的情况外,几乎所有的热电厂都是民营的,私人投资者会非常关注能效指标,因为能效就是利润,能效就是金钱,提高能效就意味着多挣钱,效率低了就意味着亏损。在浙江,不仅热电厂是民营的,热用户大部分也是民营企业,大家都会在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上精打细算,不关心能源成本,产品就会没有竞争力。浙江热电企业的装机规模都不大,而且单机组规模更是非常小,很少有25WM的热电机组,而且大量采用可以利用多种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与某些政府部门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因为在浙江的共识是: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就是好的。许多省市都在强逼拆除小机组,一些地方的企业由于担心机组小了会被政府强令拆除,所以拼命建设大型化的热电厂,大量采用135MW以上的机组,结果由于热用户无法跟上,反而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下降。山东就使一个例子,山东各地大量建设大型热电机组,结果能源利用效率并未能因此提高,2005年单位GDP能耗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
浙江在控制能源需求上,也积极采用了市场化的办法,浙江是最早采用阶梯电价机制的省份之一,每户居民月用电量低于30度的0.53元/度;30-150度之间的部分,每度加3分钱,为0.56元/度;月用电量超过150度,每度要加1毛钱,也就是0.63元/度。既保障的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也使收入较高、资源消费较大的群体增加了代价,同时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了节能。
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走市场化之路,最近中央再次提出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市场化改革,中央已经为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