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5日, 2015 1,162 次浏览
继南北车合并之后,核电领域又引发重磅消息。
近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官方网站发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与国家核电,重组成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电投),原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出任国电投董事长。
据了解,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后,两者在核电产业链上实现短板互补,中国的核电产业也正式进入了国电投、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三雄争霸的局面。此次的整合将增强中国核电在国际核电市场上的话语权与发展周期。
目前,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正式开放申购。对资本市场而言,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可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本轮IPO重启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新上市公司,也是在国企改革大背景下,整个中核集团在资产证券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此外,这也是继去年中广核在香港上市之后,第二家以核能发电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从宏观层面上看,对于我国重启核电发展及推动核电“走出去”战略都具有积极意义。
募资超过百亿
根据披露,中国核电总资产超过2200亿元,是首只在A股市场上公开发行的核能发电行业股票。中国核电此次公开发行新股38.91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价3.39元,计划募资总额131.9亿元,除补充流动资金外,主要用于福建、浙江、海南和江苏四地的核电工程建设。
中国核电此次进入A股市场可谓A股的首只纯核电股,被称为是近5年来内地最大规模的IPO融资规模。核电作为效率较高的发电形式,一直备受推崇,尤其是中国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以来,各种新能源、清洁能源备受青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国电投的成立和中国核电IPO的集中开启将增强中国核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表示,近日《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台,核电亦将加速“走出去”的步伐,中国的目标是要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未来,全球核产品和核服务采购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750亿美元。其中,老化的反应堆机组在2030年将要拆除,这部分也将带来920亿美元的投资。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随着国内核电技术的成熟,我国的核电产业未来将更多地走向海外市场,从而扩大中国核电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这也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
“今年以来,我国核电产业发展速度较以往有所提升,而上市融资对于解决核电公司发展所需资金是最快捷办法。与此同时,核电公司上市后,受到市场监督,公司管理将更加规范化与透明化。对于我国核电产业发展来说,更透明,有益无害”。林伯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表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预计年内将有6至8台机组开工建设,有8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将成为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机组最多的一年,成为核电重启的关键之年。而按照规划,未来五年内,中国需再开工建设40台核电机组,至少需投入6000亿元。中国核电产业正迎来又一个春天,新一轮的核电IPO盛宴开启,有助于将原本市场化程度极低的核电企业推向市场进行历练,加强其企业管理经营能力、吸纳资金能力和国际并购能力。中国核电的上市发行,为核电资产加速证券化注入了强心剂。
加速发展引发投资热潮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至今,已有较为完备的核工业体系,从核电管理到设计运营到工程建设,再到燃料供应,具备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此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在“第十一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在运、在建和拟建的核电机组共52台,其中已投入运行23台,总装机规模为2140万千瓦。中国核电机组分布在8个省区、13个核电基地。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实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是未来社会能源的主流趋势之一。2000年以后我国核电行业加快发展,但至今占全国能源消费比重仍相对较小,截至2014年末,核电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1.49%,2014年核能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仅为2.39%,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核电建设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装备制造水平,对此国家给予了多项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进一步鼓励并支持核电行业发展。
此前,作为中国唯一自主三代的核电品牌“华龙一号”首次亮相。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在谈及“华龙一号”开工时曾表示,“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个三代的压水堆建成。中国开工首台华龙一号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世界先进核电水平的第一阵营,所以这个意义是里程碑式的。”
“中国华龙一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自主核电技术,同时表明中国核电规模化发展已经具备相关基础。根据政府的要求,预计未来五年时间,中国将以每年投产8-9个核电机组的速度继续发展。中广核去年香港上市、中国核电今年内地上市,都被认为是公司融资的重要方式,预计中国核电规模将有迅猛扩张,另外,中国核电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小高铁’,未来核电出口的发展值得期待”。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目前,中国核电市场的规模正在进入高速迅猛发展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中国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2月4日,在习近平主席和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的共同见证下,两国签署了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这一协议标志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品牌华龙一号成功出口拉丁美洲。
短期国际核电需求与技术发展依靠发达国家,长期则更多依赖于新兴核电市场需求。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新兴核电市场逐渐增大。这为中国的核电设备出口提供巨大的海外市场与机会,核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随着核电行业的加速,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核电铸锻件、核电主设备、核级阀门和核电HVAC设备等细分行业有望全面复苏。除此以外,核电建成后的运行期内,设备的大修和日常维修都需要各种服务,如某些辅助设备的更换,检修物件、消耗材料的提供等。另外,核电站的运行周期都较长,所以将对市场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核电设备产业链可分为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核电设备生产商和下游的核电站运营商,而核电设备上游原材料主要就是钢材。
核电建设中需使用大量的高端钢材。这对于目前尚处于寒冬中的钢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在市场需求方面,以每年7个机组测算,对应核电用钢年需求达数十万吨,其中典型产品,如高温合金每年约1万吨,高端不锈钢则接近5万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预计核电出口也将持续取得突破,核电用钢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最乐观的预计,核电机组未来十五年潜在出口空间有980座左右,远大于国内100座左右的市场空间。而未来80%左右新开工核电机组将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卓创资讯钢铁分析师王宁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核电用钢生产难度大,接近国内外先进轧机极限水平,所以我国核电用钢曾一度严重依赖进口。目前,我国核电用钢已能做到85%国内生产。而随着华龙一号的成功,国家能源局要求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及核管等材料国产化率超85%,我国核电用钢迎来市场盛宴。
借“一带一路”东风拓展海外市场
从目前来看,核电逐步成为继高铁后中国对外出口的又一个招牌产品。最重要的事实则是,近两年来,国家首脑在国事访问中屡屡“推销”中国核电,并推动了国内核电企业与他国签署核电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为中国的核电巨头开辟了新路。中国三大核电企业之一的中核集团在5月6日称,公司将借助“一带一路”推进核电走出国门,以带动国内核电装备的批量化生产和出口。中核集团目前正在建立海外市场开发体系,推动英国、阿根廷、埃及等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亚近20个国家核电项目合作。中国核企业已经与上述一些国家达成双边协议。尽管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核企就能够获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它们肯定会为未来中国核电技术出口打下基础,从而使得中国有望成为这一关键战略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电力等能源的需求为我国核电社会与技术出口提供长期市场,有利于我国与邻国的核电设备等基础设施的长期合作,而丝路基金与亚投行的设立则为区域及全球提供必备的金融资本支持,从而保证实业的发展。
本文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