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中国换帅

2015年7月1日,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壳牌中国)将迎来史上第一位中国籍主席张新胜。

张新胜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拥有工程学硕士和化学博士学位。良好的教育背景帮助他顺利进入美国500强企业卡博特公司(CabotCorporation)。在这家致力于生产特殊化工产品和特种化工材料的公司里,他曾担任卡博特执行委员会委员、集团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和全球工程负责人。

2011年,凭借20多年的国际业务领导经验,张新胜入职壳牌。作为壳牌中国集团国际业务拓展副总裁,他负责与中国能源企业合作,协调并拓展他们与壳牌的国际合作项目,特别是上游业务的国际合作项目。他还曾担任壳牌下游业务航空油品副总裁,期间做出众多突出贡献,带领团队实现了业务的连年赢利增长。

针对首位中国籍壳牌中国集团主席,壳牌中国集团现任主席海博(HuibertVigeveno)表示,无论我们在哪个国家,都需要充分信任本土人士。这也是壳牌“扎根中国、服务中国(inChinaforChina)”战略最好的体现。

在4月初,壳牌宣布斥资470亿英镑(约合4469.70亿元人民币)收购BG这桩超级大并购可以看出,壳牌对于天然气业务更加重视。中国作为未来全球最重要的天然气市场,壳牌中国必然会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如今在海博交棒后,新任主席张新胜将如何接棒?

在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看来,壳牌在这一职务任命上有着更深远的考虑,“十三五”期间,中国油气市场,特别是天然气行业将迎来重大机遇期,“壳牌要想进一步占领市场,必须选择一位熟悉中国市场的高层领导。”

国务院出台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6%提高至12%,届时天然气消费将在3000亿-3600亿立方米。去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2%。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随着中国在壳牌全球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中国籍高层更有助于和中国油气公司的沟通,方便业务的进一步开展。

尽管有着诸多利好,但是此次张新胜履职壳牌中国集团候任主席,颇有临危受命之感。

6月3日,海博在上海一个小型媒体会议上突然宣布,于7月1日离任中国集团主席,重返伦敦,领导壳牌和英国天然气集团的合并工作。同时,他宣布张新胜为壳牌中国集团候任主席。而这距离海博正常离任还有两三年的时间。

2013年1月1日,海博正式升任壳牌中国集团主席一职。这位荷兰籍壳牌高管当时表示,会继续秉持壳牌在中国提出的四大战略:与中方伙伴共同在海外开发能源,并带回中国销售;积极推动在中国的非常规天然气业务;在海外推动中国的能源服务型企业、装备企业与壳牌开展合作;与中国公司开展研发和技术合作。此外,会将重点放在进一步推动现有项目的落实,以及与各个石油公司的合作两个方面。

海博曾在欧洲、拉美、北美工作多年,尤其在北美页岩气领域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上任伊始,舆论认为他会重点落实壳牌在中国的非常规天然气项目。

壳牌与中国在非常规天然气方面合作多年,在陕西长北、富顺-永川和梓潼-金秋都有合作项目。其中,长北项目被壳牌誉为“全球合作项目的典范”。

海博履职两年多以来,长北二期项目进展顺利。去年,中石油发布消息称,其与壳牌的长北合作项目投产的42口水平井,有23口井初始日产超过百万立方米。2005年投入商业开发以来,中石油收益分成累计达70亿元。

与陕西长北项目相比,壳牌与中国石油在四川合作的非常规油气项目进展缓慢。对此,壳牌曾表示,部分在于地质原因,部分在于人口高度密集方面的挑战。

2014年9月,壳牌被迫宣布,开始缩减在四川的项目投资规模。

除了与中国石油的非常规项目之外,2012年壳牌与中国海油签订了莺歌海两个区块,目前仅完钻一口井。炼化业务方面,壳牌与中国石油、卡塔尔石油国际公司合作的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在2013年被曝搁置。针对下游业务,壳牌中国集团刚刚做出新布局,将大部分下游业务迁址上海商务中心。

 

本文转自:界面

作者:侯瑞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