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 2015 1,128 次浏览
近期国际成品油价格出现暴跌,正当市场机构普遍预计本调价周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将迎来年内第十三次下跌时,国家发改委称,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规定,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成品油价格下调,虽说这是一个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消息,但一年降价13次,大多数人已经有点司空见惯。15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称,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规定,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对此,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明确表示支持,他表示,自己此前已多次呼吁,应避免油价“超跌”,有利于保护我国石油生产能力。
韩晓平分析称,国际油价之所以可以继续降低,是因为中东很多国家拥有很多优质油田。但我们国家不一样,大部分油井不仅不会自喷,还得注水加压,加压有时候不行还得加温,甚至还要用化学溶剂溶解提取,每天才能出百十桶油,生产成本比他们高太多。
由于终端销售价格和成本的倒挂,据悉中石油长庆油田、青海油田以及中石化的一些油田,其原油成本已经高过目前的国际油价,这些油田可能面临减产。但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郭海涛指出,油井的减产甚至关停,有时将意味着相应生产能力的失去将不可逆,重启生产的成本很高。
郭海涛指出,石油的开采是要靠压力的,要不断往地下加压,不是想关就能关,想开就能开的。一旦关停,就有可能出现地质上的变化,这口井有可能就再也不能出油了。
原油自产成本高,减产关井后重启又难度大,那直接减少这部分原油生产能力、更多的依赖于进口行不行呢?但事实上,我国原油对于进口的依赖已经超过60%,郭海涛表示这个比例在大国当中已经很高。韩晓平则认为,如果现有国内的原油生产能力大幅度萎缩,将有可能直接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
韩晓平表示,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最高时达67%,我国现在已超过60%。事实上,美国通过页岩气的改革,已经把依存度降低到30%,所以我国现在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如果降低国内的原油生产能力,一旦进口出现问题,就很有可能陷入短缺。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能源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
某分析机构负责人表示,如果能在油价过低时,适当提高石油行业下游炼化板块的利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从而反哺和维持上游原油开采。
该机构负责人指出,企业的生产链包含上下游的,它就可以消化完前期较高价格原料之后,炼化环节的利润就会提高,然后再去弥补原油开采环节,维持整个行业的稳定运行。
除了能源结构的调整,成品油价止步四连跌在环保领域专家看来,更是十分必要。
根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近3.1亿吨,比上年多进口2600多万吨;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原油就已经突破3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00多万吨。与此对应的另一组数据,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11月,全国广义乘用车累计销量2,024,420辆,同比增长17.6%。但其中SUV销量673,969辆,同比增长74.6%,而SUV的耗油量普遍偏大,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油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对于耗油量的考虑渐趋弱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高耗能消费并不适宜我国当前急迫的环保需求。我们没有这样的资本,我国的能源格局是“富煤贫油少气”,现在已经大量依赖进口来满足能源消费。另外,我们必须有相应的能源价格政策来对应环保要求,价格是和消费意愿紧密挂钩的,价格降低,消费意愿就会升高,对环境的负担就会升高。
因此,发展改革委在发布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消息时也着重表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地区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发挥成品油价格杠杆作用,是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