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2018 1,203 次浏览
不久前,我参加”中国能源应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大会,大家让我谈一谈”新能源经济”。新能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薪柴时代,煤炭曾经是新能源;在煤炭时代,石油是新能源;在石油时代,天然气是新能源;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新能源的概念是什么,由于互联网对人类认知的影响,概念变得更加宽泛而边界模糊。
曾担任国家能源局计划司计划处处长的刘建平博士写过一本书叫《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智慧将成为能量的一种载体,推进能源的进步。智慧如何创造能量?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效,从而”节能”。通过智慧的系统将能源供需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为人类节约出大量的能源,而”节约下来的能源是最清洁、最高效、最便捷的能源”,这是人们多少年来逐渐形成的有价值的的能源认知。
所以,一切能够减少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局限和引发地缘冲突的传统能源消费技术、产品、模式及智慧都是”新能源”。这其中不仅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新型安全的核能、高效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实现节能提效的新技术。
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为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
我们理解,有国家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和电力行业专家们积极主导,”煤改电”成为蓝天保卫战的主力军;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油气央企、数家上市大型城市燃气集团、几百家城燃公司和燃气专家们协力推进,”煤改气”成为蓝天保卫战的近卫军;因为电力和燃气仍无法满足居民采暖需求,有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煤集团、各省大型煤炭集团和煤炭专家们据理力争下,”宜煤则煤”也成了保卫蓝天的”生力军”;而由各地数百家城市热力企业和集中供热专家的共同努力,”宜热则热”也加入了蓝天保卫战的大军。但是,我们大家是不是会觉得少了些什么,有些关键的能源角色竟然被“缺位”了?
可再生能源似乎没有被提及。”宜可再生能源则可再生能源”是全人类的能源大趋势,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这些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能源革命真正的主力军。在我们的蓝天保卫战中,可再生能源没有纳入选项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在”煤改电”和”煤改气”的推进中,各级政府进行了大量补贴。例如北京的房山区农户清洁供暖改造:内、外供电线路工程改造,需户均投资23100元,费用均由政府承担;采用电力驱动空气源热泵取暖的用户,市政府和区政府按实际供热面积各补贴100元,合计200元/平米,最高不超过24000元;使用低谷时段电力的用户,按照市政府和区政府给每度电各补贴0.1元,合计每年补贴不超过1000元。总计下来各级政府一次性补贴47100元,陆陆续续的补贴可能还是一个无底洞。这笔钱足以为用户安装一套太阳能集热储能供暖设施,完全可以用太阳满足用户清洁采暖的需求。
阳光普照,太阳能集热是最便捷的采暖方式,可以直接安装在农户屋顶,完全可以就地直接利用,没有任何污染,采暖热费用近乎为零。但是,制造和安装太阳热利用设备的,都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大型国企央企的政策影响能力,没有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选项,不得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所幸的是,9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要求:”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能和风能。‘并基于此’加快实施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但在”蓝天保卫战”中还有更大的缺位不得不引起我们警觉。中国有四个”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外开放、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计划生育由于人口老龄化已经不提了,对外开放因为贸易战将需要进一步坚持,而后两条是相互关联的。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文:”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 2007年《节约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国的基本国策并不多,作为基本国策的节能战略不应该被忽略,这是一个需要从政策形成和决策体制上认真总结的问题。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将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放在了首位,强调:”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但是在蓝天保卫战中,”节能”没有成为优先的政策选择。
北京昌平区有一个沙岭村,在北京市住建委节能处的积极推进和尝试下,2017年对新建的18栋36户平均每户200平米的农民宅舍按超低能耗建设,进行了墙体节能的外保温,加强了门窗的密闭保温,增加了节能的新风系统,实现了”不需要空调和暖气,房间全年有新鲜空气,不潮湿,无霉菌,四季室温都维持在人体最适宜的20℃~26℃之间,能节省90%的能源”的我国首个超低能耗农宅,也就是俗称的”被动房”。
按照北京普通民房设计要求,每平方米建筑成本1800元左右。若按照超低能耗被动房设计要求,增量成本约1300元/平方米,最终核算出来的成本是3500元/平方米,北京市住建委根据政策补贴1000元/平方米。根据专家研究估算,如果实现规模化建设,每平方米的增量成本可以降到800元。目前全国农户平均不到3人,按人均30平方米每一个农户解决90平方米的基本增量成本,用国家、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分担,可以一劳永逸地实现他们未来绿色采暖模式。不仅没有任何采暖制冷相关费用,也没有任何能耗,同时也不会产生任何环境污染排放。
有企业或行业推动政策无可厚非,即便是发达国家的所谓”民主政体”也是企业或行业利益集团通过自己支持的选举人当选,来推动对自己更加有利的政策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比西方政体更加有效,就是因为除了既得利益一方对于政策的影响,还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和先进技术生产力的共产党,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政策进行优化平衡。
电力采暖、天然气采暖、清洁煤采暖和集中供热都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持续性补贴,目前各级政府由于去房地产化财政收入减少,同时去杠杆化也使地方政府偿付债务压力巨大,政府的持续补贴支付能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无形中会加大电力、燃气、热力和清洁煤炭供应商的压力。目前,各地政府就准备了三年的补贴计划,三年之后怎么办?不能三年之后我们再来一次小煤炉回巢吧?
电力是高品质的二次能源,用于供暖是极大的浪费。我们的电力超过70%来自化石能源,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对全世界是有承诺的,特别是在美国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之后,全球都在期待中国贡献的智慧。尽管火电过剩,都是平均到冬季采暖的电量是不足以满足中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采暖需求的。而且由于煤价过高电价偏低,火电企业近年来普遍面临着持续亏损,负债杠杆率过高。央企国企都在按照中央要求降低负债、去杠杆,电网企业也为企业减负,也被削减了10%的普通工商业电价,没有哪个电力企业能够长期大量提供低于成本的电量满足”煤改电”的需求。
天然气也是优质能源,而且中国需要大量进口,2018年上半年的对外依存已经逼近45%。天然气受到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的影响和季节性因素,导致价格的上涨,特别是中美贸易战之后,美国领导层对于中国的恶意不断彰显,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危机正在逼近。为满足季节性采暖需求和保障安全,必须建设大量的储气设施,这将大幅度提升冬季的供气成本,为农户提供低成本天然气采暖的模式难以为继。靠工商交叉补贴势必加大企业的负担,影响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靠大规模集中供热系统来解决”乡村振兴”的采暖,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技术上都不具有可行性,即便是利用火电厂的废热,建设和维持这种远距离大规模管网来满足星罗棋布的农宅采暖需求,成本将难以承受,运营也难以管理,最后都是一笔烂账。
而如果都可以”宜煤则煤”了,还用得着搞什么煤改电、煤改气?
党中央、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确立了”推广农村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的战略方针,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资源、经济与广大人民群众希望美好生活的矛盾,是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的方向。在实施蓝天保卫战中不能仅看三年,要用长远打算,要有全局观念,要有择优意识,所以应该坚持 “宜节能先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