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平:依靠市场的力量

        近来,关于石油的事件连连不断,中海油被迫放弃竞购优尼科、委内瑞拉的油轮开到中国、中石油竞购哈萨克石油公司获胜、油价突破71美元一桶、中国民企提出“股权换油源”计划……,中国人和全世界一起为石油资源、石油价格、石油安全在担忧、在努力。

傅成玉“亮剑”

        中海油失败的原因是傅成玉万万没有想到,雪佛龙作为一个与中海油长期合作的伙伴,不仅拒绝与中海油“联合并购”优尼科,而且不按规则出牌,利用长期向美国议员捐款积累的政治资源,在国会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莫须有的将中海油的一次商业竞购形容为中国政府指使中海油去控制美国的石油资源。也是万万没有想到是一向“推崇”自由、公正、民主,极力鼓吹自由贸易原则的美国国会的议员们会为一个曾向他们慷慨解囊的雪佛龙制定限制其竞争对手的法案。

        更未曾想到,刚刚玩弄“肮脏游戏”获胜的雪佛龙公司董事长兼CEO戴维•奥瑞里(David O’Reilly)竟然顾不得面子8月26日匆匆来中国,登门拜会傅成玉,并在此后通过媒体向这个由“共产党政权”控股的中海油不断示好,倍受舆论讥笑。戴维•奥瑞里是舍不得中国的市场,因为雪佛龙在中国开采石油、销售润滑油和液化石油气,更重要的是,雪佛龙还寄希望在中国为自己和优尼科在亚太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寻找市场。在利益目前,面子算的了什么。

        雪佛龙是一家美国的“百年老店”,资本规模是中海油的若干倍,算得上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在对优尼科的竞购中,面对雪佛龙,傅成玉毫不犹豫的亮出了自己的剑。逼得对手竟然不得不靠“旁门左道”上不得台面的把戏,没有胆量面对面地单打独斗,最后还得上门拜访。不过,雪佛龙要想继续留在中国市场攫取利益,不拿出点真金白银来恐怕难过此关。

        傅成玉“亮剑”之后,国际舆论展开的一次空前深入的讨论,我们发现专家和一些主流媒体支持中海油并购优尼科,而政治人物、不明真相的美国老百姓和一些较为偏激的媒体反对。为什么了解世界石油格局和市场的人会支持中国进入全球的勘探开发市场?因为,大家认识到在全球化格局下,当市场互相融合后,中国能源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问题,而成为全世界的问题,不解决好中国的能源供应,就无法保障自身的石油供应和安全。美国即便可以阻碍中国参与石油的勘探开发,却无法阻止产油国将石油卖给中国,因为美国自身也受到这些国家的钳制。如果只让中国买油,不让中国开油,美国的消费者就不得不在日益高涨的油价目前“怨声载道”。

       同样都作为石油消费国家,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有合作。对于美国而言,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是让中国企业按照美国的游戏规则出牌。然而,是美国国会将中国逐出了这场本来对于中国企业并非公平的牌局,将中国这匹烈马除去了缰绳,放回了水草肥美的草原。不会太久,美国国会将为这一失策追悔莫及。

逆向思维——市场换资源

         既然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中国企业也就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发展,用不着顾及太多。就中国企业规模,本来就算不上是老虎,老虎的游戏不让我们玩了,我们就只能和老虎玩玩群狼的游戏,看看是群狼利害,还是老虎利害。无疑,对于一个后来者,无拘无束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推动成百上千的中国企业都按照各自的方式积极进入全球能源市场,恐怕美国企业会防不胜防。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格局下,市场是第一要素,谁拥有一个规范和完善的市场,谁就拥有了发言权,谁就居于制高点。美国就是一个最好例子,美国并不向全球供应资源,除了武器、飞机和软件之外,有竞争力的产品寥寥无几,但是美国自二次大战之后始终在全球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实并非是因为美国的军事力量的强大,主要是美国有一个发育成熟、机制完善的巨大市场。美国在国际关系间充满霸气,正是因为他们了解和有效运营了这一市场的力量。

        而被称为全球的一个“异数”的中国,不仅经济规模和出口能力在急速扩大,13亿人口所形成的市场的消费能力也在全方位地与日俱增。在传统的市场化国家中,利益格局基本固化,增长空间非常限,竞争异常激烈。但是中国是一个可以重新“逐鹿”的新疆界,他给每一个勇于进入的企业带来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不仅是雪佛龙这样的跨国石油公司看好中国市场,产油国的石油公司也热切希望进入中国的市场。尽管这些公司多为国家企业,拥有石油资源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资本规模和市场开拓操控能力显然不能和跨国公司竞争。全球的石油公司都在积极进入下游市场,谁拥有终端市场,谁就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之间盘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之中。而拥有这张王牌的中国,恰恰可以很好的运用这一市场资源,通过有侧重、有组织地开发市场,来保障资源供应稳定和能源安全。与其向雪佛龙这样的企业开放市场,不如向沙特、印尼这样的国家石油公司开放市场,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市场换资源”?

        著名能源专家张抗认为,在石油战略上,中国应该遵循“近交远攻”的策略,中国周边国家以及亚洲近邻国家,如:俄罗斯、中亚国家、伊朗、海湾国家、缅甸、马来西亚、印尼、文莱都是石油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他们的资源完全可以满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中国的崛起首先应该让周边国家得到实惠,中国应该有区别的开放市场,让邻居们获得更多的好处,大家“共同致富”,只要这样,中国周边才会树立起一道安全的屏障,中国的崛起才会保持动力。

        目前,国际油价已经突破70美元,能源专家分析有近20美元是投机炒作者的利润,如果再加上拥有全球分销系统的跨国公司的高额利润,实际产油国的利润非常有限。如果产油国将石油产品越过国际炒家和跨国公司,直接进入终端市场,不仅可以使产油国增加收益,而且可以使消费国降低油价,并得到石油安全保障。最近,委内瑞拉在北京开设办公室,组织大规模向中国运送石油,其实也未必仅仅是想气气美国,尽管越过太平洋增加的不少运费,但是与跨国公司和投机商所盘剥的利润相比,还是有利可图。对于市场完善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彻底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压扁中间层,通过控制、挤压中间商的利益来解决资源和油价问题,几乎是根本不可能,要牵动太多人的利益,面对太多阻力。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市场,建立新的格局是存在可能性的。

        8月30日,一个立足于“市场换资源”的新方案在北京向媒体发布——“股权换油源”计划。所谓“股权换油源”计划,是由产油国的石油企业在中国境外组织一个专门针对中国中、下游市场的专项投资基金,在国内组建基金管理公司,针对中国民营石油公司进行投资,通过现金注入升值方式实现股权置换,帮助民企添置设备、完善服务、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利用这一合作向这些加盟企业配送供应高品质的石油产品,以利益兼容模式将产油国企业引入中国市场。我们还可以利用对产油国开放市场,推动中国国有大企业进入产油国的石油勘探开发市场,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石油资源。

        根据这一计划的发起人崔新生介绍,目前已有包括光彩能源公司等多家中国民营油企和印尼、马来西亚、海湾国家、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家能源公司积极响应了这一计划,并取得阶段性进展。这一计划的发布也立刻引起全世界能源界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是中国企业逆向思维,不按规则抛出的一张牌,它可能改变世界原有的“游戏规则”,成为一场新的牌局。

“走出去”≠“运回来”

        其实,开放市场不等于放弃“走出去”,但是“走出去”的目的并非将资源“运回来”。因为,这是殖民时代带有炮舰色彩的思维模式。对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走出去的目的是将企业做大,石油公司只有控制更多的资源才能够不断升值扩大,不管这些资源是否在中国的周边,即便在墨西哥湾或北海也可以去争取。

        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并购成功,并非要把那里的资源运回中国,因为将哈萨克斯坦西部开采的石油运回中国的成本,远远高于我们在中东直接购买石油。如果将哈萨克的石油资源通过独联体管网向欧洲出口,减少欧洲从中东进口石油资源的总量,就可以为中国的需求在中东腾出份额,这样无论对国际、国内市场,还是对中国石油企业都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对此类问题的错误认识在国际上是很普遍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亮出的招数,往往造成“损人不利己”的后果,小泉政府在俄罗斯与中国争夺石油资源,承诺巨额投资建设泰纳线,将贝加尔湖以东的石油资源通过寒冷的西伯利亚原野,迢迢数千公里修建管道输到日本海,再装船运往日本。专家预测其到岸价格大大高于从中东购买石油的成本,日本的石油公司对此并不积极。日本的石油需求基本上是稳定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特别是混合动力汽车和一些先进节能技术的普及,日本对于石油的需求将会减少。如果日本愿意使用更加昂贵的俄罗斯石油,必然就为中国腾出了中东的资源和马六甲的通道。日本的经济将背上一个沉重的负担,这简直是用“剖腹自杀”,来遏制中国。而美国国会所犯的错误也非常类似,阻击中海油用液化天然气来置换中国华东、华南的石油需求,迫使中国消耗更多的石油,最终导致美国老百姓不得不面对不断高升的油价,也是对全球化缺乏基本的认识。中国不是前苏联,更不是伊拉克,除非你有足够的胆量对这个核国家发动战争,否则对中国这样一个开放崛起的市场经济大国,所有“遏制”战略都将是徒劳的。

        中国用不着对于能源的安全过于担心,建立一个完善的、新型的、富于创造性的市场,就是我们安全的最好保障。但是,这并非是说我们不需要节约能源,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资源不是问题而肆无忌惮地浪费能源,我们将会因为能源价格和环境问题危机全世界。若是能源价格继续失控,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最终还是会影响中国的经济。而过度地排放,将会使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地球受到威胁。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要过于放纵自己,也不要轻易与人为敌,正如人们形容的,“往往你向别人挥拳会绕回来击中自己”。